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今天我们迎来
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
暑热一时难消
但凉风已经不远
从今天开始
夏天的故事正在落幕
秋天的画卷徐徐展开
节气养生
《黄帝内经》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此养收之道也。” 立秋正值天气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此时养生以“收、养”为原则,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同时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立秋后,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当此时节,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如慢跑、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保持适时有度、循序渐进。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日常起居
立秋之后,在起居调养方面当“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乃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则使肺气得以舒展。立秋时节凉风习习,暑热尚未殆尽,气候变化无常,室内外温差较大,反而更容易得“空调病”,应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
科学防病
入秋以后,气候逐渐转凉,空气干燥,传统医学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秋燥”有温凉之分,一般认为早秋气温尚高,艳阳高照,故表现为温燥;晚秋气温下降,天气转凉,为凉燥。故立秋之后养生,养肺润燥是关键。
此外,经历了高温天气之后,人体的免疫力下降,且秋季风干物燥,一旦劳累过度,容易诱发咽喉炎。所以秋季防病,要注意劳逸结合,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充足睡眠,预防呼吸道疾病。
穴位保健
祛燥:迎香穴
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祛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养心:极泉穴
入秋后遇到“秋老虎”,气温回升堪比盛夏。当气温超过30 ℃时,人便会出现胸闷的感觉。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第一要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该穴对治疗心痛、 胸闷、 咽干烦渴有效。弹拨、按揉时力度应柔和,动作应连贯,一般弹拨、按揉10次左右。
食疗养生
立秋时节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秋季正是进行饮食调补的大好时机。此时要注重“秋冬养阴”,即多吃些养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热伤阴,以防肺热太过。《饮膳正要》云:“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立秋时节能起到滋阴润肺作用的食物有山药、芝麻、粳米、白木耳、雪梨、莲藕、扁豆等。同时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可适当食些酸味果蔬,如西红柿、枇杷、柠檬等。
推荐膳食
五谷杂粮类:粳米、燕麦、玉米、白芸豆
蔬菜类:百合、莲子、芡实、扁豆
肉类:鸭肉、猪肺、牛肉
乳蛋类:鸭蛋、牛奶、酸奶
水产类:鲈鱼、田螺
果类:葡萄、梨、柠檬
节气食谱
莲子山药粥
中医认为,经过苦夏的煎熬,对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人群,病邪容易趁虚而入。因此要注意调理脾胃,多食用利湿、健脾的食物,以利脾胃功能的恢复。山药能促进脾胃消化,对脾胃虚寒、脾胃不和,以及食少体倦等症都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食材:莲子15克,芡实15克,薏苡仁15克,山药30克,桂圆15克,白扁豆15克,红枣15克,粳米150克。
做法:将山药、芡实、白扁豆、莲子、薏苡仁洗净用清水浸泡1小时,红枣去核。把所有食材放入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小火煮两小时后调味即可。
审稿专家 束雅春 江苏省中医院药学部主任
请点击“江苏健康家庭网”,科普宣传品资源库可免费下载健康宣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