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家门口的“星级”中医馆,江苏这项经验走向全国!

  “十四五”期间,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服务能力等级建设,着力打造“星级”中医馆,引领基层中医馆从“有没有”向“优不优”发展。如今规模成熟、功能完备的中医馆已遍布江苏,各地乡镇、社区基层卫生机构充分发挥中医“简便廉验”优势,有效缓解了群众就医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期专门前来苏州市调研,总结江苏省星级中医馆建设经验。近日,新华日报推出报道《家门口的“星级”中医馆给百姓带来全新体验,江苏中医馆建设经验走向全国》,一起来看——

  “平时有个头疼脑热,最先想到的是附近的中医馆,离家近、花费低,还不用排队,真方便!”谈起家门口的中医馆,苏州市民沈阿姨连声赞许。随着我省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服务能力等级建设,规模成熟、功能完备的中医馆已遍布江苏,成为全省各地乡镇、社区基层卫生机构的“标配”。“简便廉验”的中医不仅以其精湛的技术赢得老百姓的青睐,更是为缓解百姓看病难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门前来苏州调研,总结江苏省星级中医馆建设经验。

  一馆一特色

  “简便廉验”优势尽显

  手起针落,敏捷精准,在金晓东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身旁患者无不屏息凝神,露出惊叹的神色。金晓东是苏州市吴江区黎里中心卫生院骨伤科主任中医师,从医已有32年,近年来,他进修了筋针特色疗法和岐黄针疗法,并将所学应用于临床。“针灸是我们中医诊疗手段中的精华,对于一些常见疾病,比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有时候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金晓东说。

  苏州市民张女士是金晓东的一名病人,几年前,她突然产生了三叉神经痛的症状,使用西药治疗后,病情不仅不见好转,还承受着便秘、心情低落等药物副作用。在同事的推荐下,她找到了金医生,“没想到我忍受了7个多月的痛苦,经过中医一个多月的治疗,疼痛基本消失。真是高手在民间,说是‘妙手神针’也不为过。”张女士笑着说。

  2021年,有着70多年历史的黎里中心卫生院成为江苏省第一批五级中医馆建设单位。该卫生院副院长顾娟红介绍,卫生院除了中医骨伤科获评省级特色科室,还打造了中医内科和糖尿病专科两个市级特色科室。在提高基层卫生院整体服务能力的同时,卫生院兼顾特色科室的建设,不仅在周边居民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还吸引了浙江、上海慕名而来的患者。

  成立于2018年的苏州高新区横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家乡镇卫生院,是一家四级中医馆。横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熊文介绍,几年来医院持续引进中医专家,打造特色专科。在苏州市中医院结对帮扶下,中医适宜技术与人才从无到有,从有到专。医院开展了苏州地区独树一帜的“宫氏脑针”技术和江苏首家“热敏灸”项目,打响了康复学科在周边百姓中的名声。

  近年来,苏州市各中医馆建立起“1+X”的服务模式,在开展传统服务基础上,以中医优势病种为主,注重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形成“一馆一特色”。同时依托三甲医院优势资源,组建各种形式的医联体,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科指导。特色专科在基层中医馆生根发芽,让基层医疗机构形成特色竞争优势,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服务。

  人才培养

  为基层中医药注入“新鲜血液”

  基层中医药的“后继有人”,离不开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2019年,苏州市设立“吴门医派进修学院”,建立传统师承教育体系,加快培育基层中医药服务人才。2021年以来,苏州市打造了一批吴门医派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坊),到2022年底已建成31家。

  来到苏州市吴中区越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来就诊、参与义诊活动的百姓熙熙攘攘。在医院内,专注脾胃疾病的“孙宏文传承工作室”的诊室前坐满了排队等候的患者。该工作室在2022年成立,是一间吴门医派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学科带头人、苏州市中医院脾胃研究所所长孙宏文教授,每周都会准时来到越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诊,为周边居民答疑解惑,医院的年轻医生和孙教授的“传承弟子”也会在一旁用心聆听。

  “大医院‘一号难求’的专家号,到了社区医院都能挂上了。”“挂号费也很便宜,扣除医保后自费只要5块钱……”谈起家门口的名医工作室,患者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目前,我院打造了脾胃病和中医妇科两个吴门医派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力求让居民‘15分钟生活圈’内有名中医。”越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顾孝华介绍。

  在千年古镇同里镇,也有一座百姓家门口的“微型中医院”。走进古色古香的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卫生院,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在这里,吴门医派的历史文化是中医药发展的绝佳土壤,医院中医儿科的“戚(何)氏儿科”已历经七代传承,被列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对于基层人才的培养,医院一方面采用传统的“师承模式”,用传统中医文化涵养人;另一方面运用医联体的优质资源,用宽广的视野启发人。同里镇卫生院院长阮聪介绍,卫生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跟着学”的发展策略。“请进来”,即依靠医联体合作平台,外聘苏州中医院众多专家坐诊;“走出去”,就是派遣本院中医医生外出进修学习;“跟着学”,即选派年轻中医师师承专家,传承“一对一”的师带徒培养模式。在传统师承和现代医学的培养方式下,卫生院培育出一批批骨干中医师,现共有中医师20人,中高级职称占比近半数。

  阮聪介绍,面向中医“年轻血液”的优惠政策还有很多,包括给予事业编制和定向培养项目。“近年来,我们还委托苏州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招录定向培养医学生,给予愿意从事临床医学的学生降分录取政策,如果顺利录取,在5年的培养期间,政府都能予以一部分学杂费和生活费的补贴。”阮聪说,一批批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青年中医药人才如源头活水一般为基层中医药事业注入发展能量。

  在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上,全省基层机构实施“公益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加大力度实施“县管乡用”等27条基层招引人才优惠政策。在政策支持下,目前建成中医流派名中医基层工作站592个,96个基层五级中医馆中医药人才配备得到优化,共配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06名,其中高级中医师占比达31%,馆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达到9.4人。

  服务升级

  中医药疗法深受百姓认可

  近年来,江苏出台一系列政策不断规范中医馆特色科室建设。2022年,江苏省政府将改造提升80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级中医馆列为民生实事。“十四五”期间,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服务能力等级建设,着力打造“星级”中医馆,江苏省财政将投入1亿元左右专项资金用于星级中医馆建设,引领基层中医馆从“有没有”向“优不优”发展。

  中医馆的提档升级改造,首先体现于硬件层面。现代化的医疗器械,也正在助力基层中医馆发挥诊疗优势。在同里镇卫生院,现代物理因子治疗设备也正在辅助传统中医项目的开展,超声引导下的小针刀技术,更精准有效帮助患者解决疑难杂症。在横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CT等智能诊疗系统提高诊断的个性化程度,艾灸仪等治疗仪器正在让诊疗服务变得高效便捷。

  除了硬件升级,中医馆也正不断丰富优质中医药诊疗服务内涵,以其诊疗、康复、治未病的特色优势,配合基层卫生机构人文气息浓厚的医疗服务,让中医药深入基层百姓健康管理的全流程。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人民医院副院长莫建明介绍,该院有25个家庭医生团队,均配备一名中医全科医师,为签约居民提供包含中医内容的个性化服务。医院还建立了微信“粉丝群”,居民要咨询问题都可以线上解决,医患之间沟通密切,亲如一家。

  中医服务通过家庭医生、健康管理、科普教育、义诊活动等多种形式惠及到村、社区、家庭,充分发挥了中医在疾病防治、慢病管控中的优势。下一步,我省还将进一步推广中医健康管理,并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形成集医疗、护理、中医康复为一体的特色科室,提升“防、治、康、养”一体化服务能力,造福百姓。

  基层中医馆建设的“苏州经验”,是江苏省基层中医药医疗服务蓬勃发展的缩影。目前,全省已建成五级中医馆96个,通过改造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级中医馆,基层中医药质量内涵得到有效提升。馆均规范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10类26项,馆均服务人口达7.1万人,服务辐射覆盖4.6个乡镇。星罗棋布的基层中医馆,织成一张保障人民健康的坚实网络。

  请点击“江苏健康家庭网”,科普宣传品资源库可免费下载健康宣传品。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