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近日,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们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其中,苏州科技城医院副院长卢建林作为中国援外医疗队代表之一,荣获“时代楷模”称号。
海难事件诊治现场(中间为卢建林)
人物名片
卢建林,苏州科技城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任医师,江苏苏州人,中共党员,1967年出生,苏州市医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委员、苏州市欧美同学会生命健康分会委员,荣获苏州市三等功2次。曾担任中国(江苏)第24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长,多次受到中国和桑给巴尔政府表扬,作为“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2011年6月,卢建林受命组建中国(江苏)第24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带领全体医疗队员,远赴瘟疫猖獗、物资匮乏的非洲,展开一场跨越万里山海的救死扶伤之旅。先进的诊疗技术、炽热的医者仁心,为桑给巴尔人民带去了健康和幸福,也传播了中国文化,为祖国赢得赞誉。
不畏艰苦——
手术室蚊蝇乱飞,组建微创手术中心填补空白
从1964年至今,中国一共派出了32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先后有数百人来到这片土地上。中国第24期援桑医疗队有20名队员来自苏州,都是各医院里的业务能手、科研精英。卢建林等12位队员被派驻在桑给巴尔岛的纳兹莫加医院,这是桑岛最大的综合性公立医院;另9位队员则驻扎桑岛以北的奔巴岛。
“比想象中更艰苦些,连手术室里都有蚊子、苍蝇乱飞。”卢建林等队员抵达后才发现,七八个病人挤在一个大房间,没有分病种,没有专门的护士,一个风扇用来通风。手术室设备陈旧落后、条件有限。有时缺手术器械,医生急得满头大汗,患者反倒说“慢慢来”。
卢建林为患者进行前列腺电切
为了治病救人,卢建林不得不迎难而上。一个患者要切除增生的前列腺,微创手术是最佳选择。当地医生告诉卢建林,医院有一套旧的设备,他可以借到。等拿到设备,卢建林一看,不仅锈迹斑斑,镜子也不配套,只能看到12°的视野,而这样的手术通常需要30°视野。第二天一早,桑给巴尔岛上第一例微创泌尿外科手术开始,卢建林就着狭小视野,小心翼翼地操作电刀。老旧的电刀并不锋利,每切割一块组织,卢建林都要将刀头拿出来刷洗。手术结束,卢建林已是汗流浃背。手术很成功,患者举起左手放在胸前,以当地独特的方式表示感谢。
虽然条件艰苦,时刻有被艾滋病、肝炎等病毒感染的危险,时刻有患疟疾等疾病的风险,但每位队员都以强烈的团队意识,无怨无悔地救死扶伤,积极改善当地医疗条件。
卢建林在纳兹莫加医院手术室做微创手术
为了改善手术室卫生情况、运作状态,卢建林在工作中力求创新和发展,将新技术、新理念引进桑给巴尔。在完成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后,队员们于2012年9月和11月,在受援医院里分别成立了中国医疗队微创外科中心和微笑中心,将先进的微创外科设备和技术引进了桑给巴尔,多项手术填补了桑方医疗空白,也为后继的援桑医疗队员开展工作打好基础。
中国与桑给巴尔签署微笑中心和微创中心备忘录
截至2013年3月,全队累计完成门急诊8万人次,住院1.1万人次,接生新生儿5000多名,抢救危重病例超千人次,开展各类手术近9000人次,针灸超万人次,完成各类医技检查及心电图、X线、CT、胃镜等报告4.1万人次。
此外,卢建林和队员们还定期开展下乡义诊,送医送药到边远乡村,到乡镇医院开展多发病手术,两年内举办了10次下乡义诊活动,诊治病人达5000人次。
夜以继日——
诊疗工作满负荷,时刻待命通力合作抢救伤员
听闻中国医生抵达受援医院,桑岛群众纷纷前往求诊。700多个日日夜夜,持久牢固的信赖感,日渐增加的就诊量,让队员们满负荷运转,还需随时打起十二万分精神,快速响应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2011年9月,坦桑尼亚发生震惊世界的沉船海难事件,造成重大伤亡。得知沉船事件后,卢建林第一时间和医院院长、桑给巴尔卫生部联系,表示中国医疗队随时待命,接受救治任务。医疗队主动制定了详尽的救治预案,成立治疗小组,筹集药品和器械,专人24小时值班,救治陆续送达的幸存者。
团队研究救治方案
有一名幸存者存在严重肺水肿,到医院时呼吸困难,气息微弱,心律不齐,内科专家徐晓一方面让护士开通静脉通路,一方面联系麻醉科专家谢阳,以便必要时进行插管,经紧急抢救,病人终于转危为安。有位幸存者脚踝部撕裂,伤口经海水浸泡已经发白,放射科专家李晓兵为他及时进行了X线检查,排除了骨折问题,卢建林及时为他清创、缝合,患者感激不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400多名沉船事故受伤者陆续康复。当月,桑给巴尔时任总统特别接见了医疗队全体队员,他说:“你们的高尚工作,桑给巴尔人民会永远记住的。”
卢建林为海难伤者诊断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2011年12月,驻桑中国电台组一名工人施工时,被一万伏的高压电击伤,情况非常危急。卢建林立即主持了抢救工作,带领徐晓、侯顺玉、谢阳、李怀奇、全小祥等队员第一时间赶到手术室。当地的赛茵医生建议给伤者做截肢手术,但卢建林经过慎重考虑,坚持要求尽力保全伤肢。经过5个多小时的急诊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当晚7时,从奔巴分队专程赶来的医疗队骨科专家郑红根检查伤者后,发现其左上臂肿胀依然严重,骨筋膜室综合征已十分明显,决定立即再手术,切开减压。
经过2个多小时的手术治疗,局部情况好转。但其后病情仍有反复:肢体肿胀腐烂、感染高烧、局部动脉破裂大出血。大家通力合作、奋战七天六夜,经过3次急诊手术、5次大抢救,终于稳住患者生命指征。为更好治疗患者,医疗队派内科和骨科医生将患者护送至医疗设施较先进的坦桑尼亚国家医院,全力配合那里的当地医生为患者巩固治疗,一周后,内科医生将患者护送回国内康复治疗,最终保全了患者的受伤手臂。此次惊心动魄的通力抢救,被中国驻桑给巴尔时任总领事陈绮曼赞扬为“谱写了一曲团结协作、克服困难、救死扶伤、挽救生命的凯歌”。
骨科专家郑红根查房
胸怀大爱——
挥洒满腔热情,“白衣使者”传递中非深厚情谊
参加援桑医疗队,没和家里商量就报了名,一直是卢建林心中的愧疚。一走两年,女儿处在高考前的关键时刻,妻子平时又在上海工作,只得安排女儿去住校。卢建林尚记得,动身赴桑前,自己还给妻子写了满满三大张纸,何时该交保险金,何时该办什么事,交待得再细也无法消解内心的牵挂。
来到桑岛不到半年,队员孙永虎的母亲不幸去世。噩耗传来,他忍住悲伤,默默地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傍晚,他独自来到海边,面向大洋彼岸家的方向久久伫立,遥寄自己对母亲的深深哀思。
在祖国需要的时刻,队员们没有犹豫或退缩,把一切牵挂留在心底,义无反顾地踏上非洲的这片土地。他们强化训练沟通语言、野外拓展,甚至还要学习器械维修、挖土种菜,努力克服时差、水土不服、语言不通、生活物资没有到位等诸多困难。“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我们队员们身上所拥有的不平凡的人格魅力,为了祖国的使命,把满腔的激情都挥洒在非洲大地上。”卢建林在日记中写道。
眼科中心是江苏省在桑给巴尔建立的第一个医疗中心,患者每天络绎不绝。一个先天性白内障的小姑娘手术成功、摘掉纱布后,惊喜地搂着眼科专家耿宁的脖子说:“中国妈妈,我看见了!”卢建林说,这就是医疗队员们最幸福、最骄傲的时刻。这些援桑的幸福点滴,至今仍在队员们心中激荡出源源不断的前进能量。
眼科专家耿宁开展白内障手术
“归国十年,他依然是我们的‘卢队’和‘纽带’。大家仍能团聚一起,续写援外情谊,叙说各自岗位上的故事。”队员史肖华回忆,援外期间,卢建林是医疗队的家长,沉稳、细致,带领大家克服重重困难,用心、用情、用爱讲好中国故事。
援桑医疗队不仅实践着医者对职业的神圣承诺,还成为传播中国文化、传递中非友谊的民间大使。在桑给巴尔,卢建林和队友们积极参与领事馆举办的中桑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桑给巴尔的人民通过他们来了解中国。
中国驻桑给巴尔总领事馆对援桑医疗队员给予了“五个最”的高度评价:“派出的医生阵容最整齐,医疗水平最高,医德医风最好,与桑给巴尔官方和百姓的关系最融洽,与中国援非其他机构合作互助最为密切。”2013年,中国(江苏)第24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荣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卢建林作为医疗队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请点击“江苏健康家庭网”,科普宣传品资源库可免费下载健康宣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