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网讯(龙美娟/文、视频/张家诚)从经济贸易到城市建设,从人才交流到文化创意、从苏式杏仁酥到广式杏仁饼……
这或许是你心目中苏澳之间的关联词。
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苏澳交流与合作,在他们的足迹中,苏州与澳门之间无形的友谊之手,越牵越紧。
澳门回归的时候,廖康洋还没出生。
“我是澳门回归后第二年出生的,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在很小的时候随父母移居澳门生活。”廖康洋祖籍汕头,在家中排行第五,小学三年级迁居澳门。
(今日澳门)
廖康洋说,小时候在澳门,老师会和他们说回归前的澳门不稳定,治安很糟,黑社会横行,女孩晚上都不敢出门。那时候澳门人几乎没什么福利可言。
“老师和家里的长辈也常和我们说,我们这一代人遇上了最好的时代。”廖康洋说,她生活在回归之后的澳门,社会稳定,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满满。
今年9月,廖康洋来到苏州,成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她说,之所以选择哲学,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喜欢看哲学书,耳濡目染之下她也喜欢上哲学。
在廖康洋的同学中,很多选择出国留学,或者留在澳门读大学。但是,家人看好内地发展,她选择走出澳门,去外面看看。
“澳门与内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港珠澳大桥通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澳门成为大湾区4个中心城市之一。”廖康洋说,她最想去的城市是苏州和成都,苏州大学的哲学很好,她最终来到苏州。
来苏州之前,廖康洋对这座园林之城最大的印象是“北方的城市,河湖连片,绿树成荫”,但到苏州后,苏州让这位澳门00后女孩赞不绝口。
“感觉以前自己太孤陋寡闻了,苏州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苏州是双面绣,一面历史传统,一面现代文明。”廖康洋说,苏州拥有园林和昆曲“双遗产”,还有美食、苏绣。
来苏州半年,廖康洋已经完全适应这里的生活。
她说,苏州和澳门有很多相像的地方,都对城市的历史保护很好,环境都很优美,吃的方面都很清淡。
“我最喜欢吃苏式面条,简直是人间美味啊。”提到苏州美食,澳门女孩调皮地舔了舔舌尖,“我经常和家人朋友安利苏州的面,让他们一定要来尝尝。”
廖康洋说,在苏州就像在家的感觉,老师和同学都对她很关照。她也常常和大家推荐澳门,“我邀请我的同学暑假去澳门看看,去看看澳门大三巴牌坊、尝尝葡式蛋挞。”
廖康洋的同学濮昌兰告诉记者,以前觉得澳门离自己很远,最熟悉的就是那首《七子澳门之歌》。和廖康洋成为同学后,就感觉澳门很近,大家就是亲密的一家人。
学业之外,廖康洋也参加了学校的社团,在社团数次组织中外学生交流活动过程中,她感到自己澳门学生的身份,似乎有特别优势,“国际学生觉得我文化差异小,中国学生觉得我是‘自己人’。国际上有更多人想了解中国,中国人也想更多和外国朋友交流,未来,我想做一个桥梁,把苏州推介出去,让大家更加了解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