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澳情缘|澳门女孩在苏州:做好“桥梁”,把苏澳情谊讲给世界听
2019/12/20 21:12  名城苏州网  

  

  名城苏州网讯(龙美娟/文、视频/张家诚)从经济贸易到城市建设,从人才交流到文化创意、从苏式杏仁酥到广式杏仁饼……

  这或许是你心目中苏澳之间的关联词。

  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苏澳交流与合作,在他们的足迹中,苏州与澳门之间无形的友谊之手,越牵越紧。

  

  澳门回归的时候,廖康洋还没出生。

  “我是澳门回归后第二年出生的,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在很小的时候随父母移居澳门生活。”廖康洋祖籍汕头,在家中排行第五,小学三年级迁居澳门。

  

  (今日澳门)

  廖康洋说,小时候在澳门,老师会和他们说回归前的澳门不稳定,治安很糟,黑社会横行,女孩晚上都不敢出门。那时候澳门人几乎没什么福利可言。

  “老师和家里的长辈也常和我们说,我们这一代人遇上了最好的时代。”廖康洋说,她生活在回归之后的澳门,社会稳定,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满满。

  今年9月,廖康洋来到苏州,成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她说,之所以选择哲学,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喜欢看哲学书,耳濡目染之下她也喜欢上哲学。

  在廖康洋的同学中,很多选择出国留学,或者留在澳门读大学。但是,家人看好内地发展,她选择走出澳门,去外面看看。

  

  “澳门与内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港珠澳大桥通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澳门成为大湾区4个中心城市之一。”廖康洋说,她最想去的城市是苏州和成都,苏州大学的哲学很好,她最终来到苏州。

  来苏州之前,廖康洋对这座园林之城最大的印象是“北方的城市,河湖连片,绿树成荫”,但到苏州后,苏州让这位澳门00后女孩赞不绝口。

  “感觉以前自己太孤陋寡闻了,苏州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苏州是双面绣,一面历史传统,一面现代文明。”廖康洋说,苏州拥有园林和昆曲“双遗产”,还有美食、苏绣。

  

  来苏州半年,廖康洋已经完全适应这里的生活。

  她说,苏州和澳门有很多相像的地方,都对城市的历史保护很好,环境都很优美,吃的方面都很清淡。

  “我最喜欢吃苏式面条,简直是人间美味啊。”提到苏州美食,澳门女孩调皮地舔了舔舌尖,“我经常和家人朋友安利苏州的面,让他们一定要来尝尝。”

  

  廖康洋说,在苏州就像在家的感觉,老师和同学都对她很关照。她也常常和大家推荐澳门,“我邀请我的同学暑假去澳门看看,去看看澳门大三巴牌坊、尝尝葡式蛋挞。”

  廖康洋的同学濮昌兰告诉记者,以前觉得澳门离自己很远,最熟悉的就是那首《七子澳门之歌》。和廖康洋成为同学后,就感觉澳门很近,大家就是亲密的一家人。

  学业之外,廖康洋也参加了学校的社团,在社团数次组织中外学生交流活动过程中,她感到自己澳门学生的身份,似乎有特别优势,“国际学生觉得我文化差异小,中国学生觉得我是‘自己人’。国际上有更多人想了解中国,中国人也想更多和外国朋友交流,未来,我想做一个桥梁,把苏州推介出去,让大家更加了解苏州。”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