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助学】他千里骑行,只为见到自己牵挂的那个孩子!
2023/09/30 03:11  新华报业网  

  一人一车,从成都出发,43岁的南京人王远志千里骑行川藏线,前往拉萨。

  5月15日,虽然已经骑行了一千多公里,但离拉萨还有2、3天的路程。

  那一天,他按捺不住激动,跟小鱼记者发微信:“我见了孩子,该问些什么?”

  20多天的骑行,目的地是拉萨,那里有他牵挂的那个孩子。在水滴公益的拉萨助学项目中,他已经资助了这个孩子一年半的时间。

  我把礼物亲自送到了孩子手上

  昨天下午两点钟,王远志再次跟小鱼记者发微信,他把自己见到孩子想要问的话、想要做的事,列成了1234一个目录,让小鱼记者看看是不是有不妥之处。

  “是不是到学校了?”小鱼记者问。

  “三点三十分进学校。”他在等待着那一刻。

  不久后这个聊天界面就被他发来的照片刷屏。简单的会面,却被一连拍了十几张照片。不同角度,不同表情,跟孩子的合影,8个孩子的合影……他要用相机牢牢的记住这个时刻。

  见面之前,给孩子的礼物早就已经被寄到了拉萨晚报记者孙靖宇的手中。

  王远志资助的这个孩子,是水滴公益拉萨助学项目在拉萨市吉崩岗小学资助的8名学生之一。

  出发之前,王远志给那个孩子买了书包、文具、图书,寄往拉萨。小鱼记者给吉崩岗的8位被资助孩子买了铅笔盒和笔记本,也寄往了拉萨。

  昨天下午,王远志带着这些礼物,在会议室见到了这8个孩子,把这些礼物一一送到了他们手上。

  他们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我衷心希望能为家庭困难小学生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我希望资助他们到高中毕业。”王远志跟记者和老师说。

  “因为路远,南京公益志愿者来拉萨不方便,让我代他们来看看你们。祝愿你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六一’节快乐!”王远志跟孩子们说。

  腼腆害羞的三年级二班的阿旺仁增代表受资助的小伙伴们感谢王远志和南京“水滴公益”栏目:“谢谢叔叔阿姨,我们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

  吉崩岗小学德育处教师格桑占堆向王远志献上洁白的哈达!

  “他们的成绩都很好,品学兼优”,微信那头,王远志开心的告诉小鱼记者。

  助学,我们会一直做下去

  “水滴公益拉萨助学项目”的发起,源自自2015年南京“水滴公益”项目和拉萨晚报两地联动的“一个爱的包裹”大型公益行动。在那个行动中,水滴公益的爱心读者们看到藏区的贫困孩子,表达了想长期资助他们的想法。拉萨晚报社记者向教育局转达了读者们的愿望,拉萨市城关区教育局非常重视并专门统计、整理一批特困生名单。

  之后,“水滴公益”栏目和城关区教育局达成了一个长期资助的方案:捐助者每个月给每个孩子一百元生活补贴,全年1200元,由教育局转交、家长每半年领取一次。除了资助,长期捐助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定期寄包裹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资助者的关爱。

  拉萨市吉崩岗小学六个年级共2100多名小学生,“我们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农牧民家庭和流动人口家庭,留守儿童占到60%,老师有120多名。当时按照资助对象要求,选出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困难家庭学生,希望多少分担家庭压力,对孩子的学业和成长都有帮助。”格桑占堆告诉记者。

  近期,水滴公益栏目不断接收到读者的咨询,询问什么时候还会有助学项目?

  水滴公益经过前两年“拉萨助学项目”和“贵州助学项目”的执行操作,逐步积累了经验。我们决定,将助学一直做下去。

  今年暑假,我们将再次推出一批一对一资助的贫困学生名单,请大家保持关注!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