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努力学习,做好传承!”“我将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今天,#我有一段话 捎给总书记#迎来两位“00后”的年轻人。稚嫩的脸庞,挡不住青春的风采,不管是在舞台演出还是在校学习,两位青年都在自己的赛道上,争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戏妆、水袖、水磨腔……迄今已有600余岁的中国“国宝”昆曲,早已名扬海内外,成为独树一帜的中国文化标签,在文化多元的当下,深受当今年轻人的追捧。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强调,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薪火不绝,生生不息。20岁的李静阳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第五代青年演员,年纪轻轻的她已有两年舞台演出的经验。舞台上,她是《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也是《长生殿》里的杨贵妃。“昆曲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国家珍贵的文化瑰宝,能够学习和传承昆曲,非常骄傲和开心。”李静阳说。
昆曲是动态艺术,靠的是演员代代相传和守正创新,而这就离不开每个演员的勤学苦练。李静阳介绍,“昆五代”的青年演员每周一到周六,上午9点到11点半,雷打不动地在剧院练功,男的练习踢腿、翻跟斗,女的则要练形体和下腰,而她自己没有演出的时候,下午还要再加练半天。如今她已经跟老师学了十出折子戏,在舞台上的演出也颇受好评。“我要好好学习,认真练功,多传承剧目,努力完成每一次演出,为传统文化的繁荣贡献我们新一代昆曲人的力量!”
“时代赋予我们青年新的责任与使命,我要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来自南京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一学生黄正涵铿锵有力地说。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年大学生也在社会中发挥着自己的青春力量,黄正涵介绍,除了好好学习,大学生们也很注意自己的全面发展,历练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今年寒假,不少同学都加入了学校组织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同学回到家乡的医院帮忙维护秩序,协助患者问诊,了解线上问诊、远程医疗建设,针对发展困境提出可能的对策;有的同学到街道、社区进行社会实践,跑基层调查群众生活情况,提供志愿服务等。“我的‘返家乡’是去母校南京市雨花台中学作宣讲,鼓励更多的师弟师妹好好学习,考上自己心仪的高校。”
青年兴则国家兴。黄正涵已经返校,开始了新一学期。他表示,他和同学们将用昂扬的斗志,迎接新一年的挑战,期待新学期里“兔”飞猛进!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召开的这次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即日起至全国两会闭幕,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推出“我有一段话 捎给总书记”征集活动,邀请全省广大用户面对镜头,讲述自己亲身感受到的巨大变化,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同时围绕扩内需促消费、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话题积极建言献策。
要求:竖版视频(手机拍摄即可),投稿时请加#我有一段话 捎给总书记#话题标签,请尽可能加上字幕。
操作提示:点击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底部菜单栏——视频,选择拍客,即可根据要求投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海琴 邓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