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无限好,奋进正当时。与大好春光相呼应的,是无数奋斗者拼搏的身影。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穿越江河湖海城,为祖国基础建设增添光彩!”今天#我有一段话 捎给总书记#迎来两个年轻的团队,今年的春天,他们显得格外忙碌!
种子有农业“芯片”之称,良种培育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有一群青年他们忙着攻克小麦“癌症”,用行动守护“中国粮”。
刘大同是小麦遗传育种团队副研究员,他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让他们团队倍感重任在肩”。据悉,该科研团队16年持续攻关,在“芯片”里植入“抗病程序”,在国内首次成功选育出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双抗”优质高产新品种“扬麦33”,这个小麦新品种不仅“身体”好,产量也很高。由于其优异表现,“扬麦33”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并作为唯一小麦品种入选2022年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产品,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科技日报、CCTV1综合频道《端牢中国饭碗》等媒体和栏目跟踪报道。
“牢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将培育更加高产、抗病、绿色的品种,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沐浴在春风里,刘大同望着麦田里绿油油的麦苗坚定地说,他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一起投入到种业振兴和保障粮食安全的事业当中来,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是钢铁巨龙的‘牙医’,我们将传承铁道兵精神,穿越江河湖海城,做大盾构事业的领跑者!”南京市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公司A1标项目盾构机修班,站在正在施工的隧道前慷慨激昂地说。
穿越江河湖海城,为祖国基础建设增添光彩!机修班班长郝玉昌介绍,南京市建宁西路过江项目左线隧道长2349米,管片外径14.5米,为城市主干道标准,盾构机穿越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是目前长江流域,也是全国难度最高的隧道工程之一。隧道掘进一年以来,已完成总长度的八成,换刀69次,共换滚刀、刮刀、齿刀796把,而“换牙高手”正是这个盾构机修班。该班组共10人,平均年龄35岁,他们以自己勤劳的双手在项目上攻坚克难,助力项目安全、快速、高效、高质量建设。“今年的春天格外忙碌,春节期间我们工地上还有150人在坚守。”郝玉昌说。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作为一线的建设者,机组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将心存理想,不惧挑战,将盾构机技术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为祖国基础设施建设添光彩!”
即日起至全国两会闭幕,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推出“我有一段话 捎给总书记”征集活动,邀请全省广大用户面对镜头,讲述自己亲身感受到的巨大变化,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同时围绕扩内需促消费、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话题积极建言献策。
要求:竖版视频(手机拍摄即可),投稿时请加#我有一段话 捎给总书记#话题标签,请尽可能加上字幕。
操作提示:点击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底部菜单栏——视频,选择拍客,即可根据要求投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海琴 蔡姝雯 高鑫 周天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