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疫情面前,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会尽全力去做,让大家安心。
我叫尹璐,是南京市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太平门社区2号网格员。
尹璐(右)正在协助社区老党员完成小区的人员登记、测体温等防疫工作。
守护一座城,从守好一扇门做起。
在我们身边,有一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神秘力量”。他们戴着口罩、穿着马甲,坚守在社区、镇村出入卡口,为居民测量体温、登记信息、排查堵漏;他们身兼数职,既是“广播宣传员”,又是“义务外卖员”,甚至还是“心理辅导员”……他们,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专兼职网格员。
尹璐,就是其中一员。每天,她都会带着“战疫三宝”出门,走街串巷,为小区居民守护着“最后一公里”的平安。
当前,全民战“疫”已到了胶着对垒状态。尹璐有哪些心里话想和我们分享?忙碌之余,她还有哪些牵挂?(请听文章开头音频↑↑)
尹璐在工作中。
口述|尹璐
一件红马甲、一支温度检测仪、一个小喇叭,这是社区网格员尹璐的“战疫三宝”。每天早上9点,进小区,用小喇叭播放“防疫提示”,是尹璐每天必做的“头等大事”。
尹璐:“骑着电瓶车嘛,把喇叭录音录好了,挂在旁边,一路骑、一路放。在我们这个片区,会有一两个人和我招招手,大家笑一笑。因为现在能够碰上的,都是戴着红袖章的网格积极分子,或者是一些党员。他们都认识我,看到我就会说,‘啊呀,小尹,你又跑出来啦!’”
尹璐负责的网格里,有345户人家住在没有物业的小区。这些住户多是老年人,也是疫情防控宣传的重点人群。每天,尹璐都要带着小喇叭,在他们楼下多跑上几圈。别看尹璐现在喊起喇叭来驾轻就熟,第一次接触时,一向内向的她还有些发怵。
尹璐:“妈呀,这是我这辈子说过的最大的声音了。我感觉用这么大的声音说话,已经在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因为以前我的嗓门没有那么大。现在我的声音越来越大,说话基本靠吼。但是我觉得这样做很值得,因为我想让每个人都听清楚我在说什么。把少出门的防护措施,传播到每一个角落,让大家都能听见,这样我就安心了。”
尹璐正在录制防疫提示。
如果说,小喇叭是帮助居民提高认识,构建起抵御病毒的“壁垒”。那么,体温枪和信息登记簿,则是尹璐驱赶病毒的“利刃”。由于富贵山2号小区没有物业,放完小喇叭之后,尹璐还得赶回小区,给外来人员测体温、登记信息,把好家门口的这道关。
尽管目前尹璐所管理的小区没有一例确诊和疑似病例,但她仍不敢放松警惕。骑着电瓶车,让小喇叭的声音传遍片区内各个小区。
对外来人员进出进行把关,拿着体温枪,一站就是5个小时。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从大年三十开始,尹璐便保持这样的工作节奏。年初三晚上,她在小区巡逻时,南京下了场雨。第二天,尹璐就感冒了。
尹璐正在小区内张贴防疫注意事项。
除了做好社区防控工作,39岁的尹璐还当起了温州姑娘小李的“知心姐姐”。
正月初十,尹璐负责的一个小区业主群里,有人反映一名租户刚从温州返宁。了解到小李暂无不适症状后,尹璐叮嘱她要居家观察14天,每天测量体温。考虑到小李单身一人,生活不便,尹璐还主动承担起帮她采购食材的任务。
尹璐:“好的好的,还是老规矩,东西买好了就放你门口,微信呼你出来拿,安全第一。”
尹璐帮小李采购的部分食材。
身上穿着的红马甲,就是一份责任。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把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带着家人的牵挂,他们始终坚守在寒风中,为我们守护家园。
尹璐:“值夜班那天,出门的时候太匆忙,手套、帽子都没带。然后我就在家族群里发‘好冷啊’,女儿就给我发了两段语音,给我加油。”
女儿给尹璐的贴心纸条。
目前,全国像尹璐这样奋战在防控一线的网格员有近430万名。他们不厌其烦、耐心谨慎,只为将每一位居民隔绝于危险之外,守好抗“疫”战场的“最后一公里”。希望尽早迎来决胜之日,笑看春暖花开。
尹璐的小康心愿
通过手里的小喇叭,能把疫情防护提示,传播到小区的每一个角落,让居民都能听见,是我目前最大的心愿!
总指导:双传学 顾雷鸣
总策划:庄传伟
监制:任松筠 田梅
统筹:董晨 朱威 韦伟
记者:徐亦丹 徐玲
剪辑:刘畅方达
配音:董双
检校: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