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意见》明确,到2022年末,江苏省所有城区中小学校及乡镇中心学校全面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到2025年,所有城区中小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意味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江苏方案”!
这令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教师杨静平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倍感欣慰和振奋。近30年从教经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从排斥到接纳,再到主动学习,杨静平亲历了人们对心理教师态度的巨大转变,也见证了江苏乃至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日前,《听·见小康》采访组来到南京五中,一起来听听杨老师的“心理”话。(请听文章开头音频↑↑)
口述| 杨静平
杨静平:今天很高兴啊!杨老师来和同学们上一堂心理课。大家看一下课题,我们一起读一下。
学生们:云卷云舒,我安住当下……
穿梭在学生、家长、老师之间,解疑释惑、安抚情绪……南京心理教师杨静平最近正经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6月初临近中高考时,为了舒缓孩子们的学习压力,杨静平开设了一节情绪调节课,帮助他们定心从容,轻装上阵。
杨静平:我叫杨静平,在南京五中做一名心理老师,工作已经30年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遇见了很多的人,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和变化。
刚开始,杨静平的工作并没有得到理解。
杨静平:我是1969年出生的。1987年到1991年在南京师范大学,学的学校教育专业。我是(19)94年正式进入心理教育这个行业的。当时在咱们江苏,心理教育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很多人是挺排斥的,甚至会说这个事情太理想主义了,都会给我们这个工作,包括给我也贴上这样的一个标签。(近)30年了,到今天为止,人们对心理工作的态度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他们更多的是接纳,是喜欢,是肯定,也非常乐于来探究心理学的神奇。
最初,杨静平的教学生活就是整天与学生们打交道,后来她渐渐发现,光教育孩子可不行。
杨静平:第一阶段其实我主要是研究学生,上心理课给学生做咨询。我会尽可能从书本上找到很多理论根据,对学生进行教育,上课、做辅导。但后来在实际的咨询中会发现,学生的很多的问题跟家长、跟老师有直接的关系。这个时候,我就会把我的研究焦点(范围)扩大,延伸到家长和教师。
2015年(至今),我研发了一门家长夜校心理课程,给它取名叫“大国母亲”。当时我感觉来找我做“个案”的家长越来越多,就不像以前。以前可能一年才几个,但是那时一周内都有几个,我觉得进入了一个心理教育的新阶段,家长的心理成长或者心理教育已经迫切地摆在议事日程上面。所以,我当时就决定每周拿出一个晚上的时间,当时是星期三晚上6:30到9:30,我会给他们上心理课。一期的家长(心理课),我会给他们连上4次课共12小时,所以我把它称之为“12小时专业心理陪伴”。通过有理论有实操的现场的示范,90%的家长可以有比较好的家庭教育的胜任力。之后,我接触到了一些更复杂的个案,包括抑郁症、厌学、恐学的孩子,这个时候光靠平常的线下面询——比如说他一周来见我一次,一次可能是40分钟或者1个小时——其实(并)不足以帮助家庭走过暂时的困难,所以后来我提出了“21天在线入户陪伴”:(面临)同样困难的这些家庭,变成一个陪伴小组,我说“我每天会看你们写家庭日志”。“在线入户陪伴”,也使我对当前社会大众的心态变化和心理成长有了一手的资料。
当家长面对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如果这个孩子的心理问题看起来还比较“严重”,那这个家庭如何重归平静?对此,杨静平有自己独特的“4点工作法”:
杨静平:我发现了这么4个关键点,如果是做到的话,其实无论这个孩子出现什么问题,哪怕真的出现了心理疾病、或者是精神上的疾病,这个家庭依然还可以是正常的。
第一个是“定”。要解决情绪问题,家长和孩子的情绪都要能够稳定下来,这个其实是需要专门学习的。
第二个是“空”。我们可以重新去关照这个问题,我跟家长说的最多的(是),18岁之前遇到的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小问题。在他还没有承担太多社会责任的时候,我们把他的身心基础打扎实,这都是来得及的,所以不用怕。实际上熬过去了、跨过去了,你就会觉得自己更加强大、更加勇敢、更加有力量。这是一个砥砺的过程。
第三个是“变”。变的问题其实也是(要)真正成为一个自信的家长,特别需要跨越或者是完成的部分,(就是你)可不可以做到“一秒入戏,一秒出戏”?!性格上要灵活。我们按“九型人格”来看,比如说一个4号敏感型的孩子,如果遇到一个3号进取型的父母,这个时候家庭是很容易出现矛盾的。因为进取型的家长本身不太有情绪,有了任务去定一个计划,然后去操作就可以了。哪有那么多不开心,哪有那么多难过,哪有那么多恐惧?但是4号敏感型的人遇到什么事情,他首先不是说目标是什么,他首先感觉到的是“我hold不住了”“我感到很害怕”……所以他就会叫,他就会喊。这个时候如果说3号型的家长能够立刻去“共情”这个孩子,“是什么事情让你觉得紧张或者是害怕”“没关系,紧张也很正常,你毕竟是小孩,第一次遇到这个事”(这样去安抚孩子),允许他(把)情绪表达出来。“变”的部分也是需要专门学习的,当然很多家长因为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经常在这地方卡住了。
最后一个是“通”。孩子的成长一定是要分阶段去完成的,他遇见一件事情,可能一开始就是惊慌失措的。高一可能第一个月9门功课全是新的,老师的风格跟初中的也很不一样。我们(就应该)去告诉孩子,你有这样的反应是好事,就说明你在积极努力地去适应新的环境。这个时候我们深呼吸,我们多请教别人,慢慢我们就可以“定”下来。所以在这个部分,孩子遇到新事物、新挑战,出现了新情况,他有剧烈的反应,我们要把它理解为是个好事。
我们在做考前辅导的时候,遇到最多的问题,其实就是孩子进入“高原期”,比如说二模、三模,成绩迟迟没有往上升,要不原地踏步,要不还往下掉一点。有的时候家长都可能比孩子更容易泄气,或者是更容易沮丧。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懂一点心理学,就会支持孩子:你正在快速地扎根,其实“内部”正在快速地融合、融通,真正到高考那一天,已经全部地串联起来了,最后就一通百通了。就像烧开水一样,不要在它在30℃的时候就去揭锅、揭盖对吧?你一定(要)继续练功,练到一定的火候,就是升级,就是蜕变,你就真正变成了一个优秀的高中生。
对于“大国母亲”课程,家长和老师们有怎样的反馈呢?
家长刘春波:这样的一个理念震撼了我,我自然就没有那么焦虑了。
心理教师王雁:当一个妈妈更有力量感的时候,孩子们绝对可以成为大国孩子、大国人才,幸福地成长下去。
2018年5月,杨静平所在的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被认定为江苏省高中生态型心理教育课程基地。学校形成了面向学生、家长与教师的三种课程体系,正在研发“福流课堂”。
杨静平:因为心理教育是强调幸福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活出一种轻松愉悦而充满荣耀这样的一个幸福自在的状态。在近30年的心理教育研究的过程当中,我们越来越发现如果给到孩子在课堂上以足够的安全感,以足够的价值感体验的话,孩子们就可以在课堂上自由自在地去发表他的观点,而不需要紧张。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高最大的一个舞台在哪里?就在课堂。如果每一节课孩子们都会觉得被看见了、被听懂了,而且有(所)展示了、有价值感了,心理教育(就)“遍地开花”了。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心理健康作为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关青少年身心健康乃至家庭幸福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自不必说。据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研训员、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林静博士介绍,如今像杨静平这样在一线从事心理工作的老师们还有很多很多。
林静: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迄今已有30余年。对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方面,塑造了全国知名的学生心理援助品牌“陶老师” 工作站。截止到2021年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率超过90%,新生建档率达到100%。全市共认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3597人、心理咨询员1209人。日前,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为我们指明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杨静平:(从事这份工作)最大的价值倒不在于是手把手地教家长去解决什么问题,而是通过和他共同见证孩子成长当中出现的各种挑战和问题,然后让家长反观自己的情绪,反观自己的性格,然后再扩大到一个完整的人。无论是他(家长,小编注)的爱人还是他的孩子,他就(能)真正地去理解一个人,最终可以在心平气和(和)肯定欣赏两种状态下,去陪伴家人。
谈及下一步的计划,杨静平充满信心:
杨静平:接下来,其实我还是很想往前端去做小学或者是幼儿园阶段家长和教师的指导工作。高质量发展,心理教育是不会缺位的。
杨静平的小康心愿:
我也愿意带领我的团队,在心理教育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联系邮箱
xinhuabaoye1234@163.com
栏目热线
025-58681634
说出你我的故事
听见小康的声音
总指导:双传学 顾雷鸣
总策划:李扬 高坡
监制:任松筠 田梅
统筹:高伟 朱威 韦伟
记者:朱威 王睿
音频剪辑:刘畅方达
视频拍摄:杨玺
视频剪辑:刘畅方达、杨玺
配音:董双
检校: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