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评】端午文化传承家国情怀与民族情感
2020/06/24 21:44  中国社会科学网  

  粽叶飘香,雄黄酒浓,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一次在时序更替中来临。已走过2300年历史岁月的国家非物质类文化遗产端午节,如今迎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体系的第13个年头。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文化的盛宴,更是源远流长的家国情怀和始终如一的民族情感。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农耕文明的发展,儒家文化的承袭,历史岁月的沉积,让端午节拥有着旺盛且强大的生命力。就端午节而言,各地由于地域文化、自然环境、民情风俗以及植物种类等的不同,举办的过节活动和采取的纪念方式也有所差异,有龙舟竞逐、吟诗折柳,有插艾条、菖蒲辟邪,也有带铜钱、肚兜祈福,等等,这些独具特色的端午标识呈现出传统生活最集中、最丰富的节日物语,浓缩着传统节日“美美与共”的文明风采。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延续数千年,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从“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到“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从“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到“门前青翠,天淡纸鸢舞”,从“碧艾香蒲处处忙”到“小符斜挂绿云鬟”……虽然过节形式始终变化,但却都承载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相同的“乡愁”,共同构成端午文化的多重景深,联通和熨帖一代代人的精神世界,为人们提供心灵滋养和精神慰藉。实际上,端午和春节、中秋一样,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识之一,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向往与追求,充满着浓厚的伦理观念和人情味,积淀着亲情、和善的中华传统文化,充盈着和谐、统一的核心价值,塑造着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灵认同。若要在广袤博大的中华文明海洋上,找寻一艘可以搭载我们中华民族心理情感的诺亚方舟,端午节无疑是最好的上选。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的起源,一般认为发轫于忧国忧民、投江而死的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也因此被视为屈原投江的受难日、缅怀屈原的纪念日。2300年前,屈原发出了那声著名的长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追求,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屈原曾经立德、立功、立言,是一位伟大而又不朽的往圣先贤,世人称颂屈原“志洁行廉”“仁至义尽”,他身上“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民本为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刚毅、“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高尚品格,如同黄钟大吕在世世代代人民大众心间激起巨大回响。端午节发于屈原,始于战国,盛于隋唐,传之后世,形成了包粽子、戴香包、挂菖蒲、赛龙舟等系列民俗习惯,至今仍然绵延不断、历久弥新,沉淀着炎黄子孙的共同记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生动写照。屈原精神和与之形成的端午文化,也早已在千百年的岁月里与华夏文明血浓于水,与民族精神、民族气节交相辉映。

  端午节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浓重的历史文化,还有影响至深的家国情怀。当楚国都城被攻破,屈原悲愤交加,毅然投江殉国。正是屈子“上下求索”蕴纳的家国忧思,正是其“行吟泽畔”饱含着对家国的一片赤子之心,后世才在五月初五这天纪念和缅怀屈原。同时,注入家国情怀的端午节,也蕴含着中华民族正直磊落、忧国恤民、浪漫诗意的人文理念,凝聚起了中国人的文化底色和集体认同。这样的民族精神和情怀,更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着人们的心灵。抚今追昔,纪念先贤,弘扬华夏古礼,传承屈子精神,需要我们不断延续端午文化蕴藏着的浓厚家国底色,从文化源头找寻根脉和认同,在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凝聚起更为广泛的民族共识和复兴伟力,汇聚起同心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端午节是中国文化的醒目符号,承载着融入民族血脉的家国情怀,蕴含着深入民族风骨的集体意识,描绘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是形塑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以节载道、以节承志,从端午文化中洞看历史,从传统节日中走向未来,努力形成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这才是中华传统节日的真正意义所在。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