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2年到2004年12年期间动过6次大手术,其中还有一刀是膀胱癌晚期。我是为淮剧而生,宁愿倒在舞台上,也不愿意死在病床上……”10月12日,在江苏举行的纪念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五周年的座谈会上,江苏文艺界“明德模范”、75岁“淮坛铁汉”陈德林,用一口带着淮剧官话的口音,分享了自己在人生和艺术道路上孜孜追求德艺双馨的感悟经验。
“太感动了!”陈德林的发言讲述了引发了现场最热烈的掌声。会后不少青年文艺工作者都表示深受鼓舞,时代可以变迁,年华可以老去,但信仰不可缺失。
“我是一名淮剧演员,但并非梨园出身,而是一个三代码头工人的后代,因为从小热爱戏曲,与淮剧结下了不懈之缘。”从1959年考进泰州艺术剧院戏剧学校淮剧班到现在,陈德林从艺60年,并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中,创造了自己的陈派艺术。“在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指引下,60年来一直有着一个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做好人,演好戏。”
常年坚持为人民演出,多数在乡镇、农村、田头为老百姓演戏,人们称陈德林为“戏疯子”,陈德林说:“我不但一个人疯,还娶了一个爱戏如命的爱人黄素萍一起疯,不但我们这一代人唱淮剧,还带上了第二代人——女儿陈澄、女婿陈明矿都拼搏在淮剧的一线舞台上。”陈德林是淮剧界著名的“大满贯家庭”,一家两代人中有四个国家一级演员,两朵“梅花”,五朵“白玉兰”。
退休14年,陈德林的重心从舞台转向了讲台,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要用电影方式将淮剧拍下来、传下去,并因此有了《腊月雷》。谈及这部淮剧电影的创作幕后,陈德林感慨万分。当导演提出“你们老两口主演张元秀和贺氏,女儿演生母周桂英,女婿演张继保”后,陈德林心动了,但他知道要想拍一部电影,对于一个退休的老人来说,没有团队、没有资金,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那天我在电视机面前,听了以后,倍受鼓舞。我不顾家庭的反对,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我对子女和家人说,留金、留银、留房产不如留一部好的电影,把我的流派艺术传下去,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
经过27个月的紧张工作,300多个人参加,陈德林的电影梦终于实现了,在2017年1月23日在上海影城举行了首映仪式。“有人说陈德林你太苦了,你不要命啦。从1992年到2004年12年期间动过6次大手术,还有一刀是膀胱癌晚期。我回答说,我是为淮剧而生的,宁愿倒在舞台上,也不愿意死在病床上。”电影到现在已经放映了180多场,观众反映强烈,陈德林又高兴地对家人说:“如果有来生,我还唱淮剧。”
今年春天,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正式启动,近百名文艺名家与新秀、英才结对,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培养扶持100名江苏文学艺术英才,力争通过3到5年时间,推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艺名家。陈德林的女儿陈澄也有幸被聘为江苏文艺“名师带徒”首批名师。
“今天在大会上,我对这100名徒弟说几句话吧,希望你们爱岗敬业,定下心来,不要浮躁,要尊师,只有尊师才能得道。要懂得感恩,没有组织的培养是不行的,有了成绩不要骄傲,受到挫折不要气馁。我相信在党的阳光照耀下,你们会成为德艺双馨的好演员。”
据悉,为了参加这次的座谈会,陈德林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而发言稿也是倾注了他所有的感情,一笔一划手写出来的。“你们要勤学苦练,怕吃苦的人吃一辈子苦,要幸福必须要奋斗。”老艺术家对青年人的教诲,也是他自己人生和艺术道路上孜孜追求德艺双馨的感悟经验。
会后,陈德林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回忆说,淮剧团百分之七十的演出都是在乡镇、在农村,一天演5场,每场戏3个半小时左右,加起来一天的演出时长达到17个小时,“在一场戏到一场戏之间,我就泡点开水,吃点萝卜干,吃点咸菜。”陈德林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癌症开刀,住院四个月,同为淮剧演员的爱人一个小时也没有到医院看过他,“团里已经倒了我一块牌子,她再不演出,团里就发不出工资来了。”
60年来陈德林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演戏作为一生的追求目标。陈德林感谢国家让艺术家走向市场,他戏言如果是靠政府“养”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陈德林。“路在脚下,走出了一条血路,我感觉很幸福,党的阳光一直在照耀我们。”
交汇点记者 陈洁
图片拍摄:余萍
视频拍摄剪辑:韩军 曹阳 王子杰 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