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甘肃武威:“搬”出来的好日子
2020/01/14 19:43  新华社  

  

  古浪县绿洲小城镇康宁新村内,居民正在排练社火。新华社记者 多蕾 摄

  新华社兰州1月14日电(记者周圆、多蕾)买春联、割肉、买酒,再给孙子置办身新衣服……年关将近,56岁的王沛杰也即将迎来搬出大山后的第一个春节,他说:“一定要好好庆祝下!”

  王沛杰原本居住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横梁乡横梁村,被捂在大山深处的横梁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村民们行路难、吃水难、增收难……贫困正如家门前的座座大山,世世代代横亘于此。

  “种的洋芋收成多少全要看天。”当时王沛杰家虽有20多亩地,但铆足了劲种,一年下来也仅够糊口。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裂了几条大口子,没钱去修缮,糊上一层稀泥就了事。“好日子”对于王沛杰来说,似乎遥不可及,可一转眼就成了现实。

  2019年春天,得益于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王沛杰一家搬到了山外的古浪县绿洲小城镇康宁新村,100多平方米的单元房自己只掏了1万元。“说是新村其实就是小区,学校、医院、超市、广场啥都有。条件太好了,以前哪见过这些,想都不敢想。”搬进新居的王沛杰别提有多高兴。

  据介绍,2001年以来,仅甘肃省武威市就有18.15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深山,开启了新生活。

  搬新居更要谋新生。当地政府利用产业扶持资金,帮助王沛杰建了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各一座。日光温室建成后,政府统一流转给龙头企业经营,王沛杰啥也不用管每年就有3000元分红。搬下来没多久,政府给他安排了护林员的公益岗位,再加上儿子在附近医院开救护车的收入,全家每年挣工资就能有3万元。“政府通过各类产业项目,补助给王沛杰家的资金每年也有2万元。”横梁乡科技副乡长冯堃介绍说。

  据冯堃介绍,为了让搬迁户住得稳、能致富,政府下大力气发展产业。目前绿洲小城镇已建成了日光温室2500多座,养殖暖棚今年也将全部完工。同时利用东西部劳务输转协作、扶贫车间和公益岗位等渠道解决贫困户就业。

  这几天,康宁新村下了场几年未见的大雪,坐在温暖如春的新家里,王沛杰盘算着今后的日子。“今年政府给我们建的养殖暖棚就完工了,我准备养些羊。这几年羊肉走势好,收入肯定差不了。”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