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上清水心里甜(新春走基层)
2020/01/23 11:16  人民日报  

  “呦,大娘,这水好看呐?笑这么甜。”在吉林省通榆县边昭镇边昭村,镇水管所工作人员田志昌带记者来到61岁村民孙敏丽家,碰见她正接水做饭。

  “这水好看,更好喝。”孙敏丽见来了生客,忙请进屋。只见对面墙上满满贴了两排奖状,黄灿灿的,透着喜庆。

  坐上炕,孙敏丽唠起了曾经“水难吃、吃水难”的日子,“俺们吃了一辈子咸水也就算了,可俩孙子还在长身体啊。”俩孙子十来岁,是孙敏丽的心头肉。

  地处科尔沁草原东陲的通榆县,年平均降水量仅350毫米。降雨少,地下水还普遍氟、铁、锰超标。祖祖辈辈喝咸水,很多村民都长了口松动的“黄板牙”,上点年纪就变成“大豁牙”。

  孙敏丽回忆,最早村里家家有水井,用人工压水;后来改用小水泵抽水;再后来,村里修了两个水井,一天定时给全村供三遍水。“水不行,祸害人。说是深处地下水,但还是发咸,存水的水缸久了都粘一层黑沫子。”

  让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脱贫攻坚的成色。通榆县是国家级贫困县,172个行政村中有贫困村90个,是吉林贫困人口最多的县。通榆县的扶贫干部,扎实打好脱贫攻坚战。到去年底,全县建成了655处集中式供水工程,铺设供水管网454万米,水质100%合格,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去年,通榆县又开展了彻查农村水源地污染问题的治理行动。两个月内,全县1.2万余名干部职工在乡间村舍和农户一起,拆围墙、扒圈舍,清理垃圾,将水源井半径30米范围内的污染源彻底清除。村民薛伟家200多平方米的大羊圈,正好在水井旁。“全屯喝上放心水不容易,咱不干那添堵的事。”薛伟二话没说,拆了羊圈。

  快过年了,孙敏丽将大瓦房的白色瓷砖擦得更亮,砖头铺就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去年俺最高兴的事就是喝上放心水,这水喝着心里甜,日子就有奔头。”

  人民日报记者 祝大伟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