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河北乐亭:“新农人”绘制农业新图景
2020/01/24 17:36  光明网-《光明日报》  

  【新春走基层·吾乡吾土吾家】

  光明日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1月20日上午,河北省乐亭县真武庙村的一个樱桃温室,在洁白如雪的樱花装点下格外有生机。花丛中,十几位50岁左右的老农正腰挎喷壶,手持喷枪,小心翼翼地为每朵樱花授粉。温室的主人是35岁的姜骏鹏,他正和朋友赵永爽、杨建涛交流技术问题和销售经验。

  “别看他们仨年龄不大,可在庄稼行儿里各有‘绝活儿’,我们这些‘老把式’可真落伍喽!”一位老农边对记者说着,边掏出一张写明日期的卡片挂在枝上。“这一棚树的花开不到一块儿,前后持续大约35至40天,其间需要不断查缺补漏多次授粉,已授过粉的枝条就得做上记号。”姜骏鹏解释道。

  这位老农真没说大话。姜骏鹏是乐亭远近闻名的温室樱桃大户。2017年,原本从事通信工作的他回乡投资400余万元,在50亩承包地里建起了13个温室大棚,栽种了近2000棵樱桃树。2018年首年收获时,樱桃的裂果率居然超过80%。为了找到原因,他每天吃住在大棚里,专门从大连聘请专家前来指导,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经过改进,2019年实现纯收入60余万元。

  赵永爽今年31岁,近几年,他针对温室作物发明了果穗钩、压蔓生根器、绑蔓夹等几款小农具,其中绑蔓夹这款当家产品将吊秧效率提高了3到5倍,节约人力成本八成,作物能增产10%以上,产品目前已闯出国门,全年销量达5亿只。

  杨建涛作为“农二代”,思维更新潮。39岁的杨建涛通过直播平台将自家的温室桃子销售至全国各地。去年在鲜桃盛果期,他仅手持一部手机,就创下了单日最多销售4000公斤的纪录,因家里种的桃子实在不够卖,村里的棚桃户也都跟着沾了光。今年,他干脆建起了一个物流中心,准备大干一场。

  “今天,你俩可得帮帮我。”姜骏鹏调侃道。“能不能通过改进授粉工具、流程,提高授粉效率和质量?”赵永爽听得认真,若有所思。“每天拍视频,开直播,让‘粉丝’看到我们劳动的日常,看到果实的生长……”杨建涛总结,直播平台其实人人平等,只要勤奋、诚信就有走向成功的机会。

  三位年轻人在棚里你一句我一句地探讨,引得另一位老农慨叹:“现在的年轻人思想活泛,靠的是科技和头脑。”

  在乐亭,这些年轻的农民虽然四季忙碌,但平日都保持密切联系。县里还为这个年轻群体取了新名称:技术型“新农人”,并每年组织农业科技专家对他们进行帮带示范培养,由此搭建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据统计,乐亭全县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技术型“新农人”总量已达8189人,占农村人口的2.5%。这些“新农人”正在乐亭这个农业大县绘制着色彩斑斓的新图景。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