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扶贫微工厂”让农民挣钱不出村
2020/02/01 15:43  光明网-《光明日报》  刘江伟  

  春节前夕,一阵寒风过后,凉意浸润着大街。在河北省魏县沙口集乡刘屯村“扶贫微工厂”内,只听到“哒哒哒”的缝纫机声,一番忙碌的景象。

  “每天早上送完孩子就来服装厂上班,从早上8点干到晚上6点半,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呢。多亏了韩海超,让我不出村就能挣到钱。”说话的闫运英,是刘屯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从来“扶贫微工厂”上班,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

  韩海超是何人?经过记者询问,他是怡怡箱包厂的厂长。2017年年初,韩海超从外地打工回到村里,向亲戚借了3万元,购买了10台缝纫机,租赁邻居一处闲置庭院,又从村里招了十余名留守妇女,办起了箱包厂,成为村里第一个回家创业的青年。

  就在此时,为帮助贫困农村留守妇女等“半劳力”就业,魏县动员部分返乡人员利用在外创业建立的人脉关系和资源,在家从事箱包、服装、毛绒玩具等来料代加工家庭作坊式生产,开设更多为城市大企业订单加工的“扶贫微工厂”。怡怡箱包厂就是首批入驻“扶贫微工厂”的厂家。

  “刚开始办厂时还有顾虑,怕挣不到钱。现在看来,这都不是事儿。”韩海超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加工的箱包都是订单生产,走外贸出口。厂里每接收一个贫困工人,政府还奖励500元。每台缝纫机政府补贴2000多元,租赁厂房政府给予50%的租金补助。这么好的事儿,以前想都不敢想。”

  仅半年时间,沙口集乡就有箱包、灯饰、服装、毛绒玩具、电子元件等31个“扶贫微工厂”项目落户,新建、改建“扶贫微工厂”4000余平方米,打造家庭手工业专业村7个,从业人员5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120人,人均年收入1.8万元。

  农民收入涨了,贫困户也脱贫了,创办“扶贫微工厂”的方法证明有效可行。于是,魏县开始将试点制度化、常态化,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了《魏县“扶贫微工厂”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创办程序、建设模式等内容。

  两年多的时间,全县发展“扶贫微工厂”156家,带动贫困劳力2600多人,人均年增收1.8万元。这一做法被列入《中国扶贫》杂志社微信公众号联合各省扶贫系统微信公众号共同推出的“脱贫攻坚100计”。2018年9月,魏县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9月,该县还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魏县县长樊中青介绍:“‘扶贫微工厂’让更多农村半劳力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群众增收、村集体增益、企业增效、产业增强一举四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闯出了一条产业化扶贫新路。”

  如今,韩海超的箱包厂已有30多名工人,每月生产箱包一万多件,扣除工人工资,月收入近万元。“自己富了不算富,我要把微工厂做成大工厂,带领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韩海超满怀信心。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01日03版)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