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2月4日电 题:买赛地·吐送:脱贫致富不忘乡邻
新华社记者孙哲
“本来想在过年期间给大家改善伙食,但因为疫情的原因,这个愿望没实现。”买赛地吐送说。
买赛地所说的“大家”,是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225团拉依苏村的40多名老人。春节前夕,他自掏腰包,早早就备足牛羊肉,还为老人们准备了新年礼物,本想一同庆祝佳节,却被疫情给“搅”了。
去年10月,56岁的买赛地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成了远近闻名的“名人”。更让大家称道的是,一年来他利用自家庭院,自发承担起照顾当地孤寡老人的任务。
“村里很多老人行动不便,有的老人因为子女久居外地无人照料……我们愿意将他们当作父母照看。”买赛地告诉记者,最多时有30多名老人同时在他家吃饭,有的还在他家住。
照料这么多老人,是笔不小的开支,之前的买赛地家是无法承担的。记者了解到,生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买赛地一家,在此前不短的时间里生活很拮据,只能依靠门前的3亩核桃树过活。2017年,他家还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解决增收难题,2018年拉依苏村结合贫困户实际,为每户送去“扶贫鸡”,买赛地家领到了200只鸡苗。经过自身努力和国家政策扶持,买赛地家当年就达到脱贫要求。
2019年,买赛地将养殖规模从200只扩大至2000只。除此之外,他家牛、羊、鹅的养殖数量也逐渐增加。2019年买赛地全家收入已达到3万多元。
自家的日子蒸蒸日上,让买赛地坚定了接孤寡老人来吃住的想法。
“以前一家人住在草把子房里,春季风沙太大,屋子里就会落下一层沙子,有时还会漏雨。”买赛地说。
过去几年,南疆各地大力推进安居富民房和美丽乡村建设,买赛地住进了结实的红砖平房。经过“三区分离”(种植区、养殖区、生活区)后,院落里也搭建了整齐的葡萄架,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我家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用上了淋浴器、洗衣机和水冲式厕所。”他说。
为减轻买赛地家的负担,225团的干部和村里“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队会定期给他家送去米、面、油等,买赛地夫妇和女儿也被安排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
“我们生病了就带我们去医院,他和妻子从不嫌麻烦。”在买赛地家中,78岁的沙日罕巴热说,“买赛地是我们的骄傲。”
在买赛地一家的带动下,拉依苏村和225团各族农民主动增收致富的意愿不断增强。
“225团针对畜牧、商贸、物流等项目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来企业落地,给予全师乃至南疆地区最优惠的税费奖励和运输补贴政策。”拉依苏村第一书记刘永坤说。除此之外,当地还利用冬闲与和田技师学院、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单位制定技能培训计划。餐饮、电焊、家畜养殖……日益完善的就业和再就业技能培训,让当地农民的增收手段愈发多样。
“等疫情过去后,我希望有更多人参与进来,一边增收致富,一边向身边的人伸出援手。”买赛地吐送说。
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