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脱贫后的四川甘孜藏区农牧民:遍地黄金荚 等待梨花开
2020/02/07 16:50  新华社  王鹏 刘忠俊  

  “种上黄金荚后,我们家一年增收了一万多元(人民币,下同)。”春节刚过,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天气阴冷。一大早,岳扎乡八科村村民肖学凤独自一人下地劳作,为三月份的黄金荚种植做准备。

  丹巴县是嘉绒藏族聚居县。近年来,依靠特色农业,不少贫困户摘了“穷帽”。尤其是八科村大力种植的黄金荚,这种外壳呈金黄色的无茎四季豆,让每亩土地的收益从不到1000元增长到超过6000元,成为当地农牧民脱贫增收的重要渠道。

  “以前只是零星种植,村民自己吃,后来其他地方的品质都比不上我们这里,就开始大规模种植。”八科村村主任蒋朝林说,村子土壤肥沃,土地都位于半山坡,存水量不大,日照时间长,这为黄金荚提供了优越的生长条件。

  但2018年以前,当地缺乏销售渠道,村民每天背着背篼搭车去县城售卖,价格不高。直到2018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盒马鲜生来到村里考察,黄金荚从此真的变成了“黄金”。

  “他们一吃就喜欢上了黄金荚,并安排黄金荚入驻超市,进行了推广。”蒋朝林说,很快,黄金荚得到了城市消费者的认可,价格上去了,需求量也增大了,村民的收入得到大幅提升。

  肖学凤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种了一亩半,每亩一年采摘2400斤,3元一斤,一年收入一万多,是以前种玉米的三倍。”

  依靠着黄金荚,肖学凤家在2019年顺利脱贫。她说,2020年要继续把黄金荚种好,“前几年修了房子,有些家具还没买,今年准备添置一些,也要把读大学的娃娃供好。”

  如果说特色农业是丹巴县发展出的致富新路,那么乡村旅游业就是当地的“传统强项”。该县中路乡、聂呷乡等地,依托特色民居甲居藏寨,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就发展民宿,搞旅游接待。目前丹巴县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达1700多人,普通民居接待户的年收入达8万到10万元。

  不少藏族民众靠旅游业发家致富的同时,贫困户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44岁的洛太是聂呷乡喀咔村人,家庭贫困。最近几年,他在聂呷乡甲居一村党支部书记桂花的帮助下,学习了水电工,并在桂花经营的民宿上班。2018年底脱了贫、攒了几万块钱后,他决定把家里的房子修一修,也搞民宿。

  洛太的房子坐落在半山腰,门前的柏油乡道直通县城,放眼望去,整个甲居藏寨和远处的峡谷高山尽收眼底。今年春节期间,洛太没有闲着,每天都忙着一个人装修房屋。

  “以前哪敢想自己开民宿,现在打工挣了钱,也学了怎么经营,就想试试。”洛太挠着头,不好意思地笑着告诉记者,他的民宿装修完后有6个客房,预计能比目前打工的收入翻一倍。

  谈及洛太的改变,一直帮助他的桂花深有体会,“以前洛太性格内向,生活很苦闷,总是一个人喝闷酒,现在性格越来越好了,看到你们记者也会说话了。”

  虽然眼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在持续,但水电工出身的洛太把春节前买好的装修材料物尽其用,丝毫没有耽误装修进程。他说:“希望疫情早点过去,三月梨花开的时候,我这儿就能接待游客了。”(完)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