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四新”行动,南京这么干!
2020/04/12 20:01  南京日报  

  编者按

  发展新基建、培育新消费、壮大新产业、建设新都市。“四新”行动是应对疫情冲击、稳定经济运行、实现年度目标的“南京方案”,也是南京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市、特大城市,在非常时期、关键时刻的主动作为、率先行动。只要全市上下闻令而动、果断出击、担当作为,“四新”行动必将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出“南京贡献”。

  南京正着力打造更宜居、更安全、更人文、更现代的新都市。图为莫愁湖公园。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发展新基建

  5G基站、人工智能等“力求突破”

  “数说”行动目标

  ● 以100个市级项目为重点,总体推进市区两级总投资5454亿元的346个新基建及关联产业项目加快建设,2020年力争完成年度投资867亿元;

  ● 同步推进总投资734亿元的30个新基建关联产业载体(园区)建设,2020年力争完成年度投资121亿元;

  ● 积极开拓产业发展新资源、新空间,融合对接数字经济、智慧城市、主导产业发展,大力促进产业模式和业态创新,培育40家依托新基建产业环境创新发展的示范企业、10家平台经济重点企业,力争相关行业年度营收增速达到15%以上,互联网平台网上交易额年度增长超过20%。

  ● 到2022年,力争三年完成新基建及关联产业投资3000亿元以上,新增关联产业载体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关联产业营收每年2000亿元以上,平台经济网上交易规模总体达到20000亿元以上。

  项目带动、产业联动、市场推动。

  南京发展新基建行动,将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需求,稳定经济增长,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3月下旬,工人们在位于江宁高新区的南京汽轮电机长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内组装直驱风力发电机。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抓项目:在建项目加快投产达效,新项目加快开工,储备项目尽早启动

  以项目为抓手,南京将加快推进实施50个新型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其中,对在建项目,将尽快推进投产达效。南京将促进5G网络设施加快布点,在全市范围内组网投用;推动地铁5号线、宁句城际、腾讯华东云计算基地、国家先进计算产业中心南京基地等项目加快建成、按期投产。

  对已经开始前期工作的新项目,力争上半年开工建设;对招商协议已经稳定的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中国电信江北5G创新中心、南京市政务云等21个新项目,将在年内实现开工。

  对储备项目,将促进尽早启动。南京将推动已列入储备的中国移动5G核心云计算中心、扬镇宁马城际铁路等19个项目加紧开展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轨道交通方面,争取“十四五”期间轨道交通保持10条左右线路同时建设的规模。同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结合全市智能停车场建设,加大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设施建设力度,力争每年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超过3000个,车桩比指标水平保持全国前列。

  建生态:推动关联产业项目一体化建设,打造以新基建为支撑的产业生态

  围绕新基建形成的良好产业环境,南京将以新产业发展、骨干企业培育、互联网平台打造为重点,协调推进市区两级296个与新基建关联的产业项目建设。

  具体包括,推动为新基建提供设施设备和服务的项目加快建设,尽快形成产能,如南京中兴通讯等为5G网络提供设施设备的项目,苏美达智能机器人等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设备支持的项目。

  推动以新基建功能技术平台为依托的产业项目加快建设,积极构建产业生态。如南瑞电力行业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等与新一代通信技术应用紧密相关的项目。

  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产业载体建设,为关联产业集聚发展营造更好环境。如铁北创新产业总部经济示范园、研创园智慧产业总部等。

  牵龙头:培育扶持市场主体,提升“新基建”示范企业核心带动能力

  南京明确,动态培育40家左右依托新基建产业环境创新发展的示范企业,带动相关行业加快成长。

  具体包括,轨道交通方面,依托南京轨道交通产业技术领先、集聚度高、产业链完善的基础优势,推动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技术研发和推广运用,在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

  信息通信方面,鼓励行业内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国家5G总体布局,推动重点行业的5G规模化商用,推动核心信息通信设备体系化产品、应用的大规模发展与推广。

  智能电网方面,依托南京智能电网企业核心技术领先、集群优势明显、综合实力强的产业优势,在特高压直流输电、柔性交直流输电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新能源汽车(含智能网联汽车)方面,鼓励优势企业在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等领域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支持南京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及T3科技平台建设。

  人工智能方面,立足南京在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相对完善的产业生态基础,培育和壮大一批人工智能领域本土优质企业。瞄准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潮流,引进一批龙头以及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

  工业互联网方面,支持一批优势软件企业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领域开展研发和产业化,将南京建成国内领先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物联网产业基地、科技创新高地和应用先行示范区。

  此外,南京还将充分利用优先建成5G网络的试点优势,积极发展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制造业”等为特征的平台经济,着力培育10家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平台经济重点企业,力争保持南京互联网平台网上交易额年度20%以上的较高增速。

  清明小长假期间,市民在夫子庙景区购物。南报融媒体记者 邓建鹰摄

  市民戴着口罩逛商场。南报融媒体记者 杜文双摄

  培育新消费

  网红直播、夜间促销等“火力全开”

  “数说”行动目标

  ●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半年实现正增长,全年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占全省的份额进一步提升,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排名中实现争先进位。

  ●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实现销售额16000亿元,居民消费水平全面提升。

  ● 网络零售额实现5100亿元,直播、社群、数字商业、C2M等新型消费总额突破1000亿元。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稳中有进。

  以提振消费信心为支撑点,以引领消费潮流为增长点,以壮大消费能级为发力点。

  南京培育新消费行动,将重点抓好激发新热情、聚焦新热点、提供新服务、发展新模式、营造新场景、延伸新时段、打造新引擎、提升新品质、完善新链条等九方面工作。

  “放心消费”三步曲来了

  针对疫情影响,南京将实施“放心出门、安心消费”“放心出门、点亮南京”“放心出门、迎春过节”三步曲,引导市民走出家门、放心消费。

  南京将适时在新街口、夫子庙、百家湖、河西、仙林等主要商圈开展“进门有礼”活动,对每日到店消费的前100名消费者,给予一定数额的当日消费补贴。

  与此同时,组织主题促销活动,确保每周有活动、每月出亮点、季度见成效。

  南京还将促进都市圈消费联动,策划组织“放心走进都市圈”系列促消费活动,宣传南京商旅文体新特色、新亮点,吸引更多都市圈消费者来宁消费。

  聚焦消费新热点,南京将推动5G终端消费,对购买5G智能终端、办理5G套餐业务的市民给予一定补贴。推动汽车消费,放开外地户籍消费者购车限制,开展老旧汽车淘汰更新行动。推动绿色家电消费,研究出台家电产品升级换代相关政策。推动品牌商品消费,加大商业品牌首店引进力度,增强南京消费市场的吸引力。

  网红、直播经济来了

  带货能力谁家强?打开手机看直播!

  南京将创新消费新模式,发展网红、直播经济,招引国内知名网红运行机构落户南京,积极培育南京本土企业;引导商场、专业市场等传统商贸场所依托品牌商品和线下店资源,通过直播平台开拓新的营销模式,实现“人、货、场”的立体化构建和全时段营销。结合南京夜间经济的品牌打造,开展“网红探店”“大V打卡”等直播营销,集中打造一批主题IP,提升夜间线上消费体验。依托专业机构,发挥南京高校毕业生资源优势,大力培养本地网红,支持建设直播小镇。

  与此同时,南京还将促进新兴商圈发展,在提升新街口商圈影响力的同时,积极发展百家湖、河西、仙林、桥北等新兴商圈,营造全市新消费发展氛围。

  此外,南京还将放宽临时外摆限制。2020年国庆长假前,允许有序设立“周末临时外摆”,由各区选择具备外摆条件、有统一运营管理的特色街区、商业体户外广场和开放式公园,合理设置外摆区域、规范设置外摆设施、科学设置外摆时段;试点推行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城市管理负面清单制。

  一大波“夜间主题促销”即将到来

  为了让消费者方便买、买便宜,南京还将发展社群营销,支持“物业+”新型服务业态发展,发展社群电商、社交电商,鼓励社群推广带货;引导消费进企业、进工厂,帮助商业企业对接大中型生产制造企业,针对团体消费需求订制个性化销售方案,开展上门促销活动。

  在此次南京新消费行动计划中,市民久违的“夜市”也将火热回归——

  南京将延伸消费新时段,打造夜间经济品牌。打造新街口、夫子庙、老门东、南京1912、百家湖1912、弘阳广场等一批有影响力、有特色的夜间经济集聚区。2020年,各区每个月开展不少于1场夜间主题促销活动,保持夜间经济发展的活力与热度。

  此外,南京还将试行每周2.5天休息制度。鼓励各类企业在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前提下,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灵活试行每周增加0.5天休息,支持有条件的事业单位适时试行每周2.5天休息制度。

  为壮大消费能级,打造消费新引擎,南京还将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发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和免税店业务;打响南京地产品牌,开发“南京老字号”电子地图,鼓励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支持品质“宁货”拓展国内市场。

  江北新区国际健康城。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工作人员在栖霞区冠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半导体光电显示器件。该公司主要为光电领域提供全系列模切解决方案。通讯员 杨智泉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

  壮大新产业

  数字经济、新健康医药等“前景广阔”

  “数说”行动目标

  ● 2020年,全市新产业总规模超过4000亿元。其中:新一代数字经济规模1800亿元,新医药与新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新型都市工业产值600亿元。

  新机遇,新窗口。

  南京壮大新产业行动计划,将突出新一代数字经济、新医药与新健康、智能网联汽车、新型都市工业、未来新业态等五大新产业方向,为全市经济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新一代数字经济: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数字经济将引领未来经济发展。

  南京将抓住“智能互联网+”的发展契机,进一步聚焦集成电路、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5G等产业,推动前沿产业加快集聚,促进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打造千亿级新一代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集成电路板块,南京将实施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地标行动计划,推动集成电路关键环节自主可控,加速晶圆厂、射频集成电路产业化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有影响力的半导体先进制程产业基地。

  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板块,南京将实施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地标行动计划,创建国家级软件和信息服务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地标行动计划,开展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揭榜攻关工作。

  工业互联网板块,南京将突破一批工业互联网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加快信息通信等领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打造10个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5G产业板块,南京将持续开展5G技术创新,高标准建设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等一批重点技术创新平台。组织实施5G产业化专项,推动5G芯片、射频器件、光模块等关键器件实现国产化替代,构建涵盖芯片、模组、终端、行业应用的5G产业体系。

  新医药与新健康产业:大力发展“健康+”

  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

  南京将大力发展“健康+”,聚焦重大疫情防治、多发疾病用药、罕见病用药及高端医疗装备、诊断试剂等领域,遴选一批企业作为潜在龙头企业重点培育,给予“一企一策”支持,推动关键技术突破。

  与此同时,加快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新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前沿项目。

  智能网联汽车:南京将开出纯电动重卡

  新能源汽车,不仅清洁,而且智慧。

  南京将推进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基地、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中心等项目落地建设,全面提升南京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推进L4级无人驾驶汽车等一批关键技术项目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开沃纯电动重卡等项目开工、量产,支持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开发,加快三元锂电池、动力电池、新能源电池等一批电池企业项目建设投产;

  引导各产业基地结合自身定位,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带动性强、集聚效应突出、具有核心技术、位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重点企业。

  新型都市工业:“硅巷”激活老城创新基因

  城市“硅巷”,创客“摇篮”。

  南京将根据都市经济特色,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生物医药研发、精密仪器仪表及检验检测、系统集成与装配、个性产品定制等服务型制造。优化发展规划,重点支持在江南绕城公路以内的高新园区、开放街区、商业楼宇、工业厂房以及城市“硅巷”,建设新型都市工业载体,发展都市工业。

  根据行动计划,南京将用三年左右时间,在主城区创建建筑面积不少于5万平方米、入驻都市工业企业不少于50家、工业产值超20亿元的都市工业示范园区(街区)5个;打造建筑面积不少于1万平方米、入驻企业不少于20家、工业产值规模超5亿元的都市工业楼宇15个。

  未来新业态:发展未来网络,前瞻布局6G

  万物互联,未来已来。

  南京将发展未来网络,完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CENI)基础网络的主体建设,突破未来网络关键核心技术,建设面向全球开放、支撑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未来网络+”公共试验平台。

  发展区块链,积极突破分布式存储、密码学、共识机制、智能合约、跨链技术、代码审计、隐私保护等关键核心技术,推进区块链在政务、金融、供应链管理、司法存证等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

  前瞻布局6G,依托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布局6G基础研究、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标准规范制订,打造下一代通信技术策源地和综合应用示范先导区。

  ……

  在“4+4+1”主导产业和五大产业地标的大框架下,南京将聚焦五个新产业方向,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打造创新平台、拓展应用场景,强化重大项目支撑,为全市经济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日前,长江五桥南塔边跨顺利合龙后,施工人员在进行接梁焊接。通讯员 黄伟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兴 摄

  建设新都市

  城市更新、过江通道等“利好不断”

  “数说”行动目标

  ●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升韧性城市建设水平、保护传承特色历史文化资源、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 2020年,计划完成棚户区危房改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交通枢纽提升等方面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以上,着力打造更宜居、更安全、更人文、更现代的新都市。

  围绕“宜居生活提品质、综合服务添活力、安全韧性补短板、基础设施强功能”四个部分,南京将推动16个方面、260项“新都市”建设任务。

  宜居生活提品质:主城68个老旧小区将改造

  新都市行动计划,将安居保障放在第一位。

  南京将统筹采取“留、改、拆”措施,基本完成主城406幢在册危房改造。完成全市3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百水、孟北、绿洲等重点保障房建设项目,全市新开工保障房600万平方米、竣工170万平方米。完成主城68个老旧小区改造,让更多群众圆上安居梦、宜居梦。

  配套好,才能真安居。南京将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有效配置,加快推进南京国际医院、南部新城外国语学校、汤山康养医院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促进老城非核心功能疏解,提高新城新区人口承载能力。

  与此同时,南京还将推进休闲健康设施建设,基本建成省园艺博览会展园工程,实施玄武湖、石头城遗址公园、雨花台风景区等整治提升,建设绿道114公里,加强体育运动、健康休闲等设施嵌入,打造群众共享的城市绿意空间;促进城市街区有机更新,加快推进鼓楼中心片区、湖南路等片区环境整治,续建江北大道、光华路等道路环境整治工程;加快建设一批特色主题街巷、小型文化客厅和共享阅读空间,美化活化街巷界面,浓厚城市文化氛围,创造高品质社交场景。

  综合服务添活力:南京将加快建设南京党史馆

  逛南京就是逛古董铺子。打开南京这个“古董铺子”的方式,未来将更多。

  南京将加强文博艺术场馆建设,深入挖掘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红色文化、文学之都等宝贵资源,加快城墙博物馆、科举博物馆、南京党史馆、南京美术馆新馆等项目建设,塑造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展示空间,讲好南京故事。

  同时,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施夫子庙、颐和路、小西湖、南捕厅等历史风貌区和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彰显古都特色风貌。加强文化旅游空间开发方面,加快推进栖霞山国际邮轮母港、华侨城欢乐海岸、汤山温泉小镇等项目建设,助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旅休闲空间。

  此外,南京还将加强城市综合客厅建设,加快金陵中环、仙林苏宁广场、新城吾悦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创、社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地标,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提升区域城市活力。

  基础设施强功能:加强江南、江北双主城交通连接

  “从南京出发”,市民将有更多交通路径选择。

  重大枢纽建设方面,南京将加快完善空、铁、水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投运禄口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工程,推进南京北站、宁芜铁路外绕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加快完善空港、海港、高铁三大枢纽经济区基础设施功能。

  城乡公路建设方面,加快完善省际、市域高快速路网,建成溧高高速,续建宁合、宁马、宁宣等高速公路新改建项目,加快推进312国道栖霞段、126省道雨花段、501省道六合段等干线公路建设,提高对外辐射能力。

  过江通道建设方面,加强江南、江北双主城交通连接,建成长江五桥、浦仪公路西段,续建和燕路、仙新路、建宁西路、龙潭等4条过江通道,加快拥江发展步伐。

  城市路网建设方面,加快构建城市路网体系,续建红山路—和燕路、扬子江大道、机场二通道等快速路项目,实施中央北路拓宽、万家楼立交改造等主次干道及重要节点建设工程。加快完善江北新区、紫东地区、南部新城等新城新区骨架路网,引领片区综合开发建设。

  安全韧性补短板:制定场馆改建临时医疗中心方案

  行动计划还明确,加强生态保护建设,把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着力打造“南京外滩、城市客厅”。积极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全市39条河道(水体)水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加快提升城市垃圾处理能力,营造绿色低碳的城市生活新时尚。

  同时,提升道路畅行安全水平,完成20座城市桥梁独柱墩抗倾覆加固和12座桥梁安全防护设施改造;完善保供设施,加快推进主城、江宁应急水源工程;保障公共安全,加快推进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扩建工程,制定体育场馆改建临时医疗中心应急工程方案等,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本版撰稿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健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