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新篇章】垃圾强制分类启动 这几个“问号”怎么解决?
2020/04/17 19:36  南京日报  

  南报网讯南京64个小区、101家单位先行先试垃圾分类。4月16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本月正式启动垃圾强制分类前的“预演”。

  眼下,作为国务院确定的46个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城市之一,《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正在市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今年第四季度,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将在南京正式实施。

  条例提出的制度措施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切实可行?这些都需要认真分析评估。“‘先行先试’可探索关键制度措施的实施路径,广泛听取意见,总结经验做法,及时补齐短板,使条例更符合南京生活垃圾分类的实际情况,夯实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制度基础和群众基础。”市城管局巡视员陈雷表示。

  定时定点投放,居民能接受吗?

  根据方案,64个小区主要是试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逐步促进分类习惯养成。从“随手扔”到像整理自家衣柜一样打理垃圾并定时投放,老百姓多年养成的习惯能一下子改变吗?

  记者发现,排定的64个小区里,有不少此前已经开始“先行先试”,它们的实践为这一疑问提供了答案。

  金尧山庄是栖霞区一个拆迁安置房小区,入住了508户居民,去年10月就开始“撤桶”,实行垃圾定时定点投放,这也是南京首个“撤桶”小区。记者在小区探访时看到,无一丝异味的垃圾房内,厨余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全部都是刷卡自动开启。

  近日,街道公布了这一小区“撤桶”半年的成绩——厨余垃圾参与率由58%增长至100%,可回收物参与率由21%增长至96%,绝大多数居民已养成良好习惯,无需指导就能准确投放。数据还显示,从集中投放点正式投入使用至去年年底,该小区回收了7.37吨可回收物,较上年同期增长44%;厨余垃圾分出量达18.3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06%;有害垃圾分出量达76公斤,较上年同期增长4.8倍。

  记者了解到,为让居民们适应这一新模式,尧化街道除了让社工、志愿者等挨家挨户宣传动员、精确指导,还通过每周开展的广场兑换活动激发居民的积极性,积分可直接兑换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工作人员正在尧化街道垃圾分类数据中心内查看数据。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在建邺区江心洲街道,推动居民定时定点投放垃圾,除了动员、宣传、积分兑换激励,还用上了“经济杠杆”。

  按照南京确定的垃圾四分类法,居民的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其中,厨余垃圾送往餐厨垃圾处理厂,可回收垃圾按照各自分类实现再利用,有害垃圾专车、专线、定时清运,其他垃圾则运往垃圾焚烧厂。在江心洲,其他垃圾从小区运至中转站,由中新公司下属的现代物业公司负责,采用的是市场化运营模式。江心洲街道正推进按重量收取垃圾泊运费,垃圾越多,付费越多。“如果垃圾分类不到位,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混入其他垃圾中,其他垃圾的重量势必增加。”街道负责人表示,这一“经济杠杆”正倒逼辖区内物业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等重视垃圾分类。与此同时,街道与垃圾站还将联合启动垃圾分类评价体系,“如果小区分类不到位,就不收运。”

  秦淮区紫金雅苑小区本月1日起开始实行定时定点投放。为了做好先行先试工作,街道前期下了不少功夫——成立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小组和志愿服务小组,在每栋楼张贴告知书,告知居民建设垃圾房的点位、建房式样,征求居民意见。小区居民方女士坦言,最初很不习惯,“餐巾纸、塑料袋、牙签……投放到哪搞不清楚,但垃圾房旁每天都有垃圾分类指导员,在他们的指导下,很快就上手了。”

  先行先试,南京准备得怎么样?

  垃圾分类不仅仅是简单的举手之劳,更是一个科学体系。分出来的垃圾能否分类收运、末端处置能力能否跟上等,都考验着这项工程是否可以顺利推进。

  垃圾分类于南京而言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10年前就开始探索,但因“末端缺失”制约了其进程。总结经验教训,南京近年来建设了一批大件垃圾、厨余垃圾等末端处理设施。陈雷介绍,目前,南京餐厨垃圾的日处理量已达700吨以上,到今年底前,将达到日处理量900吨,可基本消化掉全市的餐厨垃圾。

  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内,已投运的餐饮垃圾预处理车间。南报融媒体记者 马金 摄

  目前南京首座大型厨余垃圾处理厂已完成建设,正在调试中,日处理量达200吨,另一座厨余垃圾处理厂正在做建设前期准备。在大件垃圾处理方面,每个区都已建成大件垃圾拆解中心,今年将进一步提升这些中心的信息化、机械化水平。“可以说,南京垃圾分类的闭环处理能力已基本具备。”陈雷表示。

  在分类收运上补短板,全市目前投运的分类运输车辆已超过2800辆,实现了“不同车辆、不同要求、不同去向”分类收运。与此同时,南京垃圾分类信息平台也即将建成。这一平台不仅将实现分类垃圾收运的全过程精准掌控,市民还可在线查询垃圾分类积分、预约回收等。

  更好推进,还需哪些硬招?

  “建房”是“撤桶”的前提,定点投放垃圾的垃圾房(亭)建在哪里,是目前很多小区面临的一个难题。

  陈雷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通过设置各类宣传标语、发放调查问卷、推送微信消息等方式,让居民充分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理解并支持“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同时,在垃圾分类收集点设置洗手池、除臭通风等设备,让收集点成为便民、利民的场所和宣传垃圾分类的阵地,并通过增加保洁频次、收运频次,加强人员值守等措施,让离垃圾房近的住户感到不仅不受影响,反而更方便。另外,在设置位置、开放时间、投放方式、外观风格等方面,也要多设计一些方案供居民选择,从而让居民更好地参与进来。

  为更好推动垃圾分类,南京正通过一场场的活动听取市民、城市治理公众委员、高校专家等意见,让各方来支招——

  “过去下楼就可以扔垃圾,现在要走上一段,尤其是年轻人赶着上班,会觉得不方便。”栖霞区城治委公众委员林新宇建议,可以带居民到已“撤桶”建站的小区实地参观,让他们亲身体验环境的改变。她同时建议,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范围可进一步拓展,“目前可以兑换米、油等物品,接下来可以考虑和时间银行项目合作,老人可以兑换家政服务,中青年人可以兑换家教服务等,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

  秦淮区月牙湖街道开展主题为“垃圾分类,让生活更美丽”宣传活动(资料图片) 。通讯员 潘春婷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我觉得更应该通过处罚等措施来给予居民相应制约,这样才能让垃圾分类更好推进。”城市治理公众委员曹皖萍表示,当下行人闯红灯、逆行等不规范行为在处罚制度的约束下有了明显改观,垃圾分类亦是如此。

  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刘颂则主张以奖励为主。“日本、欧美等国家都曾用过处罚的手段,但最终都回到了奖励为主。奖励什么?必须研究好老百姓的需求,贴近他们所好,通过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将垃圾分类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这样才能走得更好、更久。”刘颂表示,居民是垃圾处置的中间人,前端、末端更关键,“前端,即让垃圾少进门,这样才会让垃圾少出门;末端,即让分出的垃圾一定要有去处。”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