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嵇长青 薛舒文
昨天一大早,扬州市广陵区李典镇沿江村村民胡春兵、宗卫东和陈如宝等相约来到村口,从江堤南码头开始巡江。几个老伙计过去有一个共同身份——渔民。2018年7月,他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上交了捕捞证,成为了江豚协巡员。
“十年禁渔,只为年年有‘鱼’。”胡春兵说,“作为扬州人,我们感恩长江、依恋长江,更爱护长江。”
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扬州地处长江和大运河交汇处、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取水口,坐拥81公里长江岸线。
长江经济带既是生态带,更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带。自2016年以来,扬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方针,全面落实“把握五个关系”的系统性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美丽江苏”的部署,坚定不移抓好长江环境问题整改、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动长江扬州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首倡并规划建设1800平方公里江淮生态大走廊,让“绿”的底色更靓、“金”的成色更足、“新”的特色更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万福大桥 张卓君 摄
生态修复,展现“绿杨城郭是扬州”的生态之美
今年6月,“中国酒店日用品之都”杭集镇经受住了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的考验。7月25日,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张晓宁督导江苏防汛抗洪工作。在“三面环水,一口悬湖”的杭集镇,夹江堤上退让30米的绿带形成了一道“安全防线”,张晓宁连连称赞:“科学防汛、精准防汛,加上生态堤防、绿色长廊,称得上是长江防汛抗洪工作的模板。”
这座“生态堤防”,是指廖家沟、夹江、芒稻河等水域环抱而成的32公里河堤。河堤围绕的这片水域,是南水北调东线取水口的源头地带、淮河入江的重要水道。
附近的“国家森林乡村”华丰村护林员尤银根说:“六年前,村里启动了绿水山林的村建之路。如今,沿凤凰河的连绵森林成了全村人最亲密的朋友,就连白鹭、刺猬、野鸡、野兔,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动物,都在这里安家,成了村里的‘新居民’!”
“扬州拥有南水北调东线源头‘一个调水口’,长江与运河、淮河‘两个交汇点’,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三个涵养区’。”市发改委基础处(长江处)处长韩世来说,保护长江、保护淮河、保护运河,修复生态,为南水北调输送一泓清水,扬州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长江扬州段生态大保护初见成效 孟德龙 摄
一条大江,育先民;一条大河,哺两岸。生态保护,首要是修复水生态。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2015年,扬州提出“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在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廊道沿线1公里范围内,规划建设1800平方公里的生态大走廊,强力推进总投入300亿元的产业转型升级、清水活水、良好湖泊保护等八大工程,实施“清水”“清废”“清企”行动,确保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清水北上”和淮河入江水道“清水南下”,保障京津冀与雄安新区稳定安全的水源供给。
此后,全市的生态修复力度空前,逐渐实现“全域保护,统筹治理”,形成刚性约束、保护自觉。
城市永久性绿地人大立法保护、重点区域“四控一禁”、生态投入补偿保障、重大生态责任事故一票否决……作为全国首批正式拥有生态规划的城市,扬州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刚性制度,构筑长江大保护法治基础。
扬州还严格对照国家《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长江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和《长江码头布局规划》,强化长江沿线集约利用、生态引领。目前,水利部反馈我市生态岸线占比达56.6%。
“十三五”以来,扬州将82.4%的沿江岸线划为保护区和控制利用区,清理整治长江沿线违法违规项目,排查整治入河排口,植树造林、修复湿地,严格实行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长江扬州段总体水质由“十二五”时期的Ⅲ类改善为Ⅱ类。
伫立长江岸堤,融合湿地、林地、田园于一体的“大江风光带”如一条绿丝带,郁郁葱葱。三江营省级湿地公园、南水北调源头公园、仪征滨江水源地、京杭运河扬州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等8个亮点工程,纷纷呈现。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马顺圣说,近三年全市“见缝插绿、见空补绿、应绿尽绿”,共成片造林12.7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至23.44%。眼下,正全力打造沿江特色示范段,按照长江沿岸造林绿化工程总体规划(2019-2035),启动新一轮绿色护江行动。
如今,站在淮河入江水道标志性建筑万福大桥塔楼,极目远眺:向西,瘦西湖美轮美奂、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向东,江都水利枢纽、高铁枢纽扬州东站尽收眼底;向南,滚滚长江触目可及;向北,邵伯湖、高邮湖烟波浩渺,呈现出“江淮三百里生态风光图”。
重拳猛药,只为“一江碧水向东流”的使命担当
三江营水厂,是南水北调东线取水口、淮河入江水道口。为了保障一江清水北上,2家造船厂、4家养殖场、1家水上餐厅先后关闭。三江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为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及一线管控区域。
像呵护眼睛一样,呵护母亲河的自然生态,扬州人编制了长江沿线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划定了270个环境管控单元,出重拳、下猛药、去沉疴……
昔日,重化企业布阵沿江,砂石、建材码头沿岸排开;外河、夹江、内河沿线传统造船企业连点成线,它们在毁绿伤堤的同时,污水、固废给长江水体带来了侵害……
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2019年,运营了18年的扬州化学工业园区“大瘦身”,面积从22平方公里压减到9平方公里;今年,随着扬农集团宝塔湾厂区全面关停,全市共关停转移化工企业469家。
在沿江主岸线上,68个小船厂、小码头、小企业全部拆除,仅造船业就去除产能290万载重吨。
重拳向高耗能、有污染的行业出击!雷厉风行,招招见效。
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非电行业用煤量比2016年减少70.2万吨,完成省定减煤任务的70.3%。目前,全市压减钢铁产能88万吨,退出铅酸电池产能300万千伏安时,淘汰铸造产能9万吨。
长江岸线,数架无人机终日开启“一线排查”模式和全覆盖航测,死盯沿江所有的排污口。从去年5月以来,航测实施可见光和重点区域热红外飞行面积达到60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扬州全市域的版图面积,拍摄航空照片百万余张。
大运河两岸,江都、高邮、宝应在沿线153公里设立省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清水通道维护区,实施严格的治理管护,推动“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有效涵养和保护大运河水体。
沿江沿河内陆腹地,“清水活水”工程、黑臭河道整治、“水美乡村”建设,多管齐下。5年来,全市共整治江淮生态大走廊沿线黑臭河70多条、疏浚县乡河道100多条、清淤村庄河塘700多个,确保污水不入河、不入湖。
围绕让生态美成为“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的鲜亮底色,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美丽江苏”的部署要求,扬州正在全面打响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六场硬仗”,开展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三大行动”。
一次次“重拳出击”,一条条“铁腕法则”,为长江大保护划红线、定规矩:
所有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只出不进”,对化工项目限批、限上、限期整改关停,坚决实施重点化工和医药企业搬迁工程;
根据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三年行动方案,全市所有乡镇污水处理厂必须接受常态化的专项督查;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储存、转运和环保处置设施,必须接受运行监管;
固废危、自建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必须接受专项整治;
实施良好湖泊保护工程,把推进“碧水盈湖”作为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先导工程、建设“水韵江苏”展示区的重要内容,全力推动高邮湖争创国家良好湖泊、宝应湖和邵伯湖纳入国家良好湖泊试点。
砸笼换绿,书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转型豪情
“呼来号啊,嘿哈;使使劲啊,嘿哈;弄船角啊,嘿哈;加把油啊,嘿哈……”11月10日,夜幕降临,刚刚随区渔政大队巡江下班的江豚协巡员杨怀忠坐在村口,双手拍着节拍,快乐地唱起了当地流传多年的《打渔歌》。
杨怀忠是广陵区李典镇沿江村人,去年底,这个扬州最大的专业渔村完成了渔民上岸工程。全村195户渔民全部上交捕捞证,1592人全部进保。沿江村党总支书记王永来说,村里正在对接沿江乡村振兴计划,发展乡村旅游业,为村民们再辟一条致富新路。
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绕不开的“必答题”。扬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绿”与“富”的共赢。
近几年来,扬州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动能转换、创新转型。重工业退出了,空间腾让了,替代的是绿色项目、朝阳产业。
2018年起,仪征大数据产业“无中生有”,重大项目纷至沓来:投资超百亿元的腾讯仪征东升云计算机数据中心、中星北斗卫星遥感等项目相继落户,大数据产业正成为仪征沿江经济板块上的新标识、新名片。
在“七河八岛”区域,生态科技新城依托绿色生态优势,打造“生态+科技”“生态+旅游”“生态+体育”,让这里产业“换新”:深潜赛艇基地、深潜大运河中心、国际沙排训练基地、哈工大机器人研究中心、北京金融街、迪拜D3设计区……一个个新项目创造的经济增长点,正成为“两山”理论在江广融合区的生动实践。
在廖家沟西侧,广陵新城不铺摊子,“引体向上”打造一座“竖起来的”现代科技城:以沈飞601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交通银行扬州金融服务中心、智途科技、咪咕视听等企业为代表,一座集航空、视听、大数据、金融等产业为一体的现代新城拔地而起。
在大运河畔,清华启迪智慧大厦、中汽中心工程院、国家农业科技园,让里下河腹地的高邮市插上了“金翅膀”……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扬州人用“长江大保护”的坚决行动,呵护了母亲河,重塑长江与人的关系,确保“一江碧水向东去”、“一江清水向北流”,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