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扬州:农技创新增产增收 科学种田越种越“甜”
2020/11/21 20:04  扬州广电媒体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科技创新是产业兴旺的支撑。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为中心,以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壮大农业科技力量,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以及“科学种田”的创新模式助力农民增产增收,引领扬州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十年磨一剑 攻克小麦良种攻关难题

  “从这个田里的苗情看,扬麦33的苗情、长势好像比其它田里的要好。”在试验田里,扬州农科院小麦研究室主任高德荣和同事正在查看小麦新品种的长势,作为农科院历时十年多创新研发的新品种,扬麦33不仅解决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抗赤霉病的难题,并且进一步提升了产量。

  高德荣介绍,他们用综合抗性较好的品种进行杂交,将不同的抗病基因聚合到这个品种中去,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大群体大批量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选择,把抗性和产量较好的结合在一起。高德荣说:“通过一系列实验和对比,该品种平均增产5%以上。这个品种的育成,为我们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的抗赤霉病育种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据了解,赤霉病是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生长的严重病害,未来,通过推广使用这个新品种,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将大大降低。预计2020年年底,该品种可通过国家品种认定,“十四五”期间将在扬州市推广种植。高德荣说:“我们今年已经在高邮租了一千亩土地,扩繁这个品种。明年秋播,扬州的农民就可以种了。以这个品种为契机,我们在抗赤霉病这块还要继续发力,培育出抗性更好、更加稳定的品种。”

  稻鸭共作新模式 绿色大米成了香馍馍

  周末的午后,扬州仪征花园村种粮大户金泉正行走在乡村小道上,手机突然响个不停,原来,又有客户向他订购大米。金泉介绍,之前他进行常规种植,水稻小麦每年亩产收益在200元-300元左右,今年他采用了新的稻鸭共作模式,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升。

  金泉说:“大米往年卖2块多元,现在可以卖到3块多元甚至4元,养鸭也带来一部分经济收入。通过这种新的种植模式,200亩地比往年增加了十大几万元的收入,明年我想继续扩大,科学模式种田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近年来,在仪征地区,一批种粮大户在农技人员的推广带动下,通过实施综合种养模式,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也得以提高。作为仪征市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站站长,秦吉洋在遴选优质品种的同时也积极推广稻田综合种养等模式,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秦吉洋认为,农民要致富,除了高标准建设农田,保障种植面积外,还要做好耕地地力的提升,比如通过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地结构来提升地力;对土地进行轮作休耕让土地休养生息;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等。

  秦吉洋说:“在这些粮食生产基础工程保障下,我们再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新模式,通过在稻田里养鸭、养虾,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生产绿色优质安全的大米。仪征近年来还开展了“仪征好大米”的评比、推介、展销工作,帮助农户由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提升种粮效益。”

  “科学种田”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如何助力农民增产增收?近年来,扬州市农业部门多措并举,创新“科学种田”新模式给出了答案。扬州市农业部门积极引导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生产、加工、销售等农业合作组织,把农民的力量集合起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粮食产量。目前,已累计培育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59家,创成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9家,位列全省第3。

  与此同时,扬州市农业部门还综合运用科技手段,大力发展测土配方施肥、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积极发展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扬州市农业机械化率达到89%,减少了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让农民即使不回家,家里的田也有人种。

  农业稳则城市安。未来,扬州市还将开展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工程、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推进行动、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示范工程、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发展畜禽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推动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工程等一系列具体举措,通过不断强化科技支撑,不断引领扬州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扬州市农业农村部门还将依托“一校两所”建设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等农业科技与绿色发展试验示范基地,继续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建成一批区域性现代农业产业科技中心,在现代种业、农机装备、农业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获得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和关键技术产品,培养一批经济实力强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升扬州市农产品核心竞争力,提高农民生产收益。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