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盐城:唱好“双城记” 接轨上海迈入快车道
2021/01/15 18:02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  

  ▲2020年12月30日,盐通高铁通车。

  日前,设计时速350公里、连接“南沿江”和“通苏嘉”,通往上海、南京、杭州等中心城市的盐通高铁通车运营,盐城正式迈入上海的“同城生活圈”。

  1月13日,盐城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四五”期间,盐城市将全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开放沿海全面提速,接轨上海全面突破;打造连接东北亚和长三角两大市场的重要枢纽,建设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高地。

  文旅融合加深“两地情缘”

  长三角三省一市地缘相近、文脉相通、市场相连,长期以来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沪苏浙皖四地文旅部门深化合作共赢,最大限度释放联动、协同、聚合效应,共同下好文旅一体化发展“大棋局”。

  比起其他相邻的城市,盐城与上海有着更为亲密的“血缘之亲”。半个多世纪前,8万名知青从上海出发,落户盐城大丰,在这里建设农场。在盐城307平方公里的“上海飞地”,留下了许多上海家庭的青春记忆,成为两座城市交融互动的桥梁。

  “盐通高铁通车后,2个小时就到了,来盐城真方便。”来自上海的陈阿姨走出盐城高铁站,就迫不及待要去她父亲当年知青下乡的地方看看,感受老一辈无私奉献的精神。

  ▲美丽的海蜇引起了不少上海市民的兴趣。

  “乘着高铁游盐城”最为亮点的体验是游客在盐城盐镇水街参加跨年活动,这也是盐城接待的最大规模上海游客跨年团。日前,新年敲钟、“到盐镇水街逛庙会吃小吃”等精彩活动在盐镇水街轮番上演,受到上海游客好评。

  黄海湿地申遗成功,擦亮盐城“金字招牌”。站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高度,盐城市围绕“遗产+”新经济,制订遗产地生态旅游规划,以建设引领性、标志性、功能性强的旅游项目为关键,高标准推进黄海湿地生态旅游业发展。

  利用高铁开通的契机,盐城市串点成线、开发资源,将丰富的旅游资源特色转化为吸引人心的旅游产品。“交通兴则城市兴,高铁的开通,不仅意味着路程时间的缩短,更意味着旅游格局的革新。”春秋集团董事长王正华表示,盐通高铁开通,将丰富上海至盐城的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旅行体验。“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新四军纪念馆坐落于盐城,我们也将推出更多的盐城红色旅游产品,供上海市民选择。”

  “盐城不仅是老上海人重温记忆的地方,优质的自然生态更成为上海游客休闲的‘后花园’。‘乘着高铁游盐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将有效推动盐城和上海文化旅游的交融发展。”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袁国萍看来,长三角各地目前正深入挖掘本乡本土的文化资源,与原汁原味的生态环境“点串”交融,以“文化+生态”作为长三角文旅一体化的“切入点”。盐通高铁正式通车,将重塑长三角区域经济地理版图,引领盐城不断加快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步伐。

  产业相通跑出同城“加速度”

  1月5日,2021长三角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上发布了2021年长三角养老深化合作五大任务和五大共建共享平台,将大力推进长三角41城养老合作,探索上海长期护理保险等待遇异地结算。

  上个月,长三角(东台)康养小镇项目在南京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成为长三角首个跨行政区康养政策协同试验区。项目定位于长三角区域康养服务一体化示范区、跨行政区康养政策协同试验区,科学布局“医、养、游、健、学”五大功能,率先导入上海瑞金医院、华东疗养院、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协和教育集团等优质资源,所有功能项目面向全社会开放,不设地域门槛,通过苏沪两地政策叠加,实现医疗、教育、疗养等优质资源共享。

  ▲华人运通新能源汽车项目车间。

  随着盐城市把“接轨上海”纳入全市最高层面的战略之一,两地企业主动对接,各种产业合作纵深拓展。2020年10月,华人运通新能源汽车项目暨高合HiPhiX首批试生产车顺利下线,并实现全球首创生产下线无人驾驶;12月,滨海港钢铁基地计划总投资达337.2亿元的9个重大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集中开工,涵盖基础交通、物流运输、产业培育和城市建设等诸多领域,将为宝武钢铁、德龙镍业等重大钢铁产业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盐城市作为苏北地区唯一进入长三角中心区的城市,也是黄海沿线的重要节点。盐通高铁正式通车,彻底打通我国的沿海动脉大通道,北至青岛乃至环渤海经济圈,南接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盐城与上海合作共建园区已达到16家,占上海对外合作共建园区的三分之一,光明、临港、上港、上海电气等500多家上海企业落户盐城,总投资超过1700亿元,掀开两地合作的新篇章。

  目前,盐城市集港口、航空、公路、铁路等于一体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已经形成,特别是青盐、徐宿淮盐、盐通铁路相继通车,打通中国沿海发展大通道,将过去点状发展的黄海沿线城市串联成带。盐城市处在上海至青岛的中间节点,是资源要素融通的交汇点,在沿黄海城市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区域优势进一步凸显。

  盐城“菜园子”丰富上海“餐桌子”

  1月7日,在盐城市大丰区源霖农业生产基地千亩连片高架大棚内,数十个摄像头来回扫视,将生态大数据实时传送回上海。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在实时监控下生长的蔬菜,还全部打上了“生态身份证”。

  ▲盐城生态大米备受上海市民推崇。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全面实施,盐城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直供上海蔬菜面积最大城市。盐城市每年通过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入沪的蔬菜超过10万吨,建成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37个,占上海建成总数的46%,所有基地实现生产流通可视化可追溯全覆盖。

  “射阳大米注重品牌建设,我们集团进军上海市场至今,已连续14年获评上海食用农产品‘十大畅销品牌’称号,我们的质量安全监管基本形成市县镇村‘四级网格化’,可查可溯。”说起自家基地生产的大米,射阳大米集团公司上海代理商孙春满脸自豪,她说,盐通高铁开通后,射阳大米生产基地将会策划更多的活动,邀请更多上海市民去田间地头感受好的生态环境。

  ▲上海媒体在展销会现场进行网络直播。

  近年来,盐沪两地在农产品产销对接方面已形成良好的合作基础,盐城市农业资源得天独厚,作为著名的鱼米之乡,盐城市粮食、蔬菜、畜禽、水产等主要农产品产量连续多年位居江苏首位,品种多、产量大,盐城农产品对上海市场供应,为丰富上海市民的菜篮子作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

  “我们将全面实施《盐城市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规划》和《盐城(上海)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规划(2020—2025)》,主动承载上海农业产业转移,积极引进上海优质企业、技术、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促进两地农业合作向农业全产业链延伸和拓展,进一步促进盐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上海供应更多优质产品。”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陈怀清介绍。

  ▲光明银宝乳业公司车间。

  “上海需要、盐城生产”“上海市场、盐城供给”,围绕打造上海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盐城市还深化与上海光明食品集团、上海蔬菜集团和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合作,射阳县和大丰区的大蒜、响水县的西兰花以及沿海“四大家鱼”生产基地正在积极争取列入上海市鲜活农产品外延生产基地,越来越多的盐城农产品正登上上海市民的餐桌,真正实现盐城“菜园子”直达上海“餐桌子”。(图片:王亚洲 李思远 郜野乔 摄)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