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京净增规上工业企业524家,净增数超前10年净增数总和,顺利完成去年起实施的“规上工业企业追赶三年行动计划”首年目标。“开门红”来之不易,“三年追赶”路途艰辛。
目前南京市共有工业企业2万余家,而苏州超10万家,差距明显。如何实现“三年累计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000家以上”,成为摆在南京市相关部门、板块、企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智库智能公司仓储规划布局图。 企业供图
1年524家企业“蝶变”,超前十年“规上”净增总和
规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是经济运行的“稳压器”“加速器”,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制造业发展水平。
南京是东部制造业重镇,而规上工业企业却成了南京市制造业的一块短板。截至2019年底,南京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仅为2707家,省内排名处于中游,与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定位不符。
落后就要奋起直追。
2020年6月,南京市启动“规上工业企业追赶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三年时间,累计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000家以上。
宏阔目标之下,路径明晰——
把规上工业企业培育作为新产业行动计划中的重点任务推进落实,重点考核、定期通报;
建立企业升规培育库,开展“一企一策”专项服务,组织供需对接,助力企业开拓市场、争取订单,帮助企业解决成长中的困难和问题;
线上线下专题培训;
开展一对一上门走访服务,为每家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份发展建议书;
……
一系列精准服务举措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
智库智能仓储可视化现场。企业供图
江苏智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看准仓储物流智能化升级的市场趋势,果断从供应链咨询服务和仓库集成服务转型为智能制造,不断深化智能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智能仓储领域的应用,以电力行业为依托,帮助传统行业实现仓库智能化转型,提高仓储管理效率。
“这项转型正是公司成功升级为规上企业的重要引擎。”公司总裁蔡传玉表示,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提供智能仓库整体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覆盖北京、江苏、天津等省份和直辖市,典型行业客户包括电力、医药、通信等。
政企齐心,追赶步伐越迈越大。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末南京市有规上工业企业3231家,其中2020年净增524家。全年累计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增速位列全国GDP前10城市第一。
追赶再加速,今年要新增4000家工业企业
首战告捷,但要拿下“三连胜”,还得一步一个脚印。
首先是打好底子。
“小升规”(小微企业从规模以下升级为规模以上),“小”是基础,是底子。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南京市工业企业共有2万余家,而省内规上工业企业数排名首位的苏州,则有超10万家工业企业。南京市部分区反映,辖区内企业能“升规”的已经升了,剩下的企业数量有限,甚至要从服务业中挖潜力。
为夯实基础,今年南京市将推行新增4000家工业企业计划,为培育规上工业企业开辟更广阔的肥沃土壤。同时,进一步加大新型都市工业发展力度和区域,通过老厂房改造、老校区盘活等方式,积极引进和培育规上都市工业企业。
其次要巩固优势。
数据分析显示,从行业分布看,在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南京市3231家规上工业企业遍及36个大类行业,类型相对完备。
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四个行业,每个行业的规上企业数量均超过300家。前三个行业,2020年均新增超百家。
南京宁荣斯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氢燃料电池金属壳体及金属零配件、风力升降梯金属箱体及零配件,以及其他通用钣金类产品。
“现在国内外倡导零排放、绿色清洁能源,全球掀起了氢燃料电池运用的浪潮,已经进入到民用阶段。”该公司负责人称,他们跟进行业潮流,通过增加设备投资和扩大生产规模,在2020年新冠疫情严重时,创造了销售翻番的佳绩。
再次是南京市区两级联动,各板块齐发力。
2020年,南京江北新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9家,排在南京市前列,今年目标任务是新增100家。
南京江北新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江北新区将进一步推动各部门协同,充分梳理挖掘企业和项目清单,突出抓好科技型、创新型、初创型企业入库培育,重点关注新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同时,定期开展惠企政策培训,让企业真正理解吃准政策,熟悉政策的办理方式和办理程序,全力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工作。
最后,减少“退库”,助力升规成功企业更上一层楼。
南京力通达电气技术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电力设备智能化及在线监测装置及智能运维系统的研发、生产、集成、销售及服务,2020完成销售收入6200万元,顺利实现“小升规”。
公司总经理周正超介绍,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扩大既有市场,向市政管廊、燃气管道、水务管道、地铁等方向拓展,并成为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供应商。2021年,公司力争销售收入过亿元。
智库智能公司核心产品四向穿梭机器人。 企业供图
主动听企业“诉苦”,“一企一策”释放升规潜力
继3月30日南京市首场规上工业入库培育企业座谈会后,规上工业入库培育企业专题会(江北新区专场)于4月23日举行。
会场上,每一位企业家都收到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政策、融资、产品销售及市场拓展等多方面,调研了解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实际诉求。
小微企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南京市举办规上工业培育企业专题会,听取企业诉求。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宁摄
企运网COO冯显杰为在场企业家详细解读了企业升规的资金奖励等各项扶持政策。自去年以来,她一直在参与南京市规上工业入库培育企业的培训工作。
“资金困难是入库培育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冯显杰说,小微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需要资金进一步加大研发、扩大生产。
通过调研发现,贷款利率和其他成本太高,银行抵押要求过高和贷款手续繁琐,以及缺乏专门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和专门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等,成为入库培育企业在融资方面反映最多的困难。
此外,厂房问题也是在冯显杰巡讲过程中企业经常咨询的问题。
“企业升规对投入生产的厂房有一定要求,小微企业想进一步发展也需要厂房扩大再生产、投入研发实验等。”冯显杰介绍,南京市主城区企业以商业、服务业居多,有的区甚至没有工业用地。一些企业的办公地设在主城区,将厂房建在郊区,甚至苏北、安徽一带,给升规条件认证带来难题,出现了有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数千万元,而没有升规的特殊情况。
激发企业活力,是关键之举。
目前,南京市企业服务中心已分别在江北新区、江宁、浦口、高淳等工业集中区开展调研,通过调研了解企业在升规过程中的困难和诉求,力争打通市场主体升规“肠堵塞”问题,释放升规潜力。
一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负责人介绍,公司去年销售额有1000多万元,目前主要面临研发成本大,疫情期间原料成本高、利润低等资金问题,急需医学专业的营销人才,希望与医疗、科研机构合作解决科研人员短缺的难题。
“市场开拓方面,存在销售渠道狭窄、进驻电商平台困难的问题。”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还因为错过了医疗器械的备案,造成参加招投标困难。
企业有诉求,政府有响应。
据悉,南京市对规上工业入库培育企业实施“一企一策”专项服务,调研了解到的企业诉求将提交到市企业诉求办理平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为升规培育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政府相关部门考察南京力通达电气公司,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企业供图
专家建议:规模质量与创新意识要双提升
“从整体上来说,南京规上工业企业发展现状良好,具有对经济支撑作用强、后备力量和项目来源充足等特点。”南京工业大学社科处处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红喜教授接受采访时说。
南京区位优势显著、经济发展迅速、创新要素汇集、高校资源丰富、科技人才众多,创新名城建设背景下,科创平台创新资源集聚能力不断加强,科创优势逐步凸显,全社会研发强度不断增大,为规上工业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特别是2020年6月《南京市规上工业企业追赶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这部分企业获得了更加丰沃的发展资源,前景光明。
然而,南京规上工业企业的数量与省会城市地位还不相称,且近半数企业的研发活动较少甚至没有,创新意识还有待提高,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体现。同时,一些规上工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足,且维权成本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企业的研发意愿。
陈红喜建议,南京在推进“规上工业企业追赶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应积极融入做强创新主体、打造产业地标、推动创新协同、优化创新布局、营造创新生态的全局全过程,确保规上工业企业规模质量提升的同时,与其他类型的企业发展彼此支持、系统协调,在创新体系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
南京力通达电气员工正在进行研发试验。 企业供图
其次,要促进优势资源顺利导入规上工业企业发展需求中去,依据具体需求,详细地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精准服务举措,全面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工作。特别是在入库培育、项目投产、临退帮扶、扩大销售方面,都可以结合南京产业特点和整体布局,全力支持、积极引导、做好保障。
此外,要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完善梯队建设,优先保证龙头企业获得优质资源,通过高质量发展带动行业发展和上下游企业的配套集群,进一步保证行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更为高效。
最后,要确保政策行动落实到位。一方面,要帮助企业准确理解“小升规”及其他系列惠企政策,合理享受政策待遇,另一方面,要在强化投融资对接机制建设等方面,不断强化执行和监督力度,按周按月去推进落实计划。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