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最美的青春,与祖国同在,与时代共鸣。当二十多岁的青年人遇上二十大,将奏响怎样的青春乐章?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策划、推出“当‘20+’遇上二十大”系列报道,将视角对准风华正茂的青年群体,记录他们以青春之名拼搏奋进,为实现“中国梦”汇聚磅礴的青春力量!
“我觉得年轻人就应该多出来去闯一闯。”这是90后赵建离职创业的原因。曾在银行工作的他,有着丰富的客户资源,也积攒了一定的创业资金,但年轻人骨子里的激情还是让他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最好的时代,最美的年华,书写着无限可能。赵建选择的创业方向是精品咖啡,“我希望把咖啡的文化做成文化的传播,而不是传统的商业咖啡。”
之所以选择“咖啡”,他笑着说,“首先肯定是自己喜欢呗。”在银行工作时,时常加班,咖啡是灵感冲剂;后来负责全民阅读项目时,他在阅读空间中引入了咖啡元素,让大家伴着咖啡香读书,此举深受读者喜欢。也正因为此,他开始接触了咖啡的产业链,认识了“引路人”。
赵建告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自己的云中咖啡团队多次去云南去走访时发现,很多农户种植的咖啡豆品质特别好,但是却没办法走出来,除了云南当地,国内的咖啡店很少主打云南的咖啡豆。“大家潜意识里都觉得咖啡是舶来品,实际上中国云南可以种出全世界最好的咖啡豆,而且现在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咖啡豆产区。”用中国的咖啡豆,讲述中国咖啡的故事,成为赵建创业的初心和动力。
在南京大板巷,云中咖啡外墙面一抹清新的绿,给这条古老的街巷带来了勃勃生机。与街头的商业咖啡店不同,这里的咖啡是从咖啡豆种植、烘焙到销售,一条龙全部品控的“精品咖啡”模式,并且做出了“云中谷悦”的品牌。“云中”的“云”指的是云南,因为所有的精品豆都来自中国云南。
赵建表示,他们现在正在做中国的第一家精品咖啡连锁门店的体系,包括全链条的供应,以及咖啡师标准制定、培养等。从公益到商业的转化中,云中谷悦咖啡进行了系列落地操作,包括在大板巷、奥体中心、写字楼、高校等,目前共有5家门店,并吸引了两轮投资。
传说中,“大板巷”是因为明代有商人在此售卖大块木板而得名。改造后,保留了很多民国建筑以及老城南的民居,并引入新型商业文化因素,文艺和怀旧交融,成为南京街头新的网红打卡处。赵建将首家商业实体咖啡店设在此处,正是因为两者“气质”相投。在他看来,传统文化与当下的潮流文化相结合,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才会更富有生命力,才会真正实现文化自信,而咖啡正是他选择文化推广的一个抓手。
他甚至有一个“野心勃勃”的目标:做属于中国的咖啡文化,制定中国的咖啡标准,咖啡师的职业标准由中国人自己说了算。
他梦想着,推出中国特色的系列咖啡向全世界推广,比如二十四节气咖啡,金榜题名咖啡,喜结连理咖啡!
统筹:潘青松 田梅 杜雪艳
视频:邓宇轩
文案:刘海琴
包装:谭倩文 郑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