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小红薯”种出富民“大产业”
2020/09/08 19:23  无线淮安  

  走进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高家堰镇淮农薯业专业合作社的红薯种植基地,只见一行行红薯苗生机勃勃,长势喜人,吐露着丰收的希望。

  合作社理事长张琴正带着工人们采摘红薯,她告诉记者,这批红薯将运往南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继而发往全国各地。近年来,在张琴的带动下,高家堰镇农户的红薯种植水平、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截至目前,高家堰镇已建成优质红薯生产基地20000亩,免费培训红薯种植户859人次,印发红薯种植技术资料15000份。

  张琴

  43岁的张琴是高家堰镇庆华村人,她从1996年开始从事红薯粉丝加工,那时的张琴并不知道红薯能产生多高的经济价值。直到2017年,江苏省农科院红薯专家团队到淮阴区调研发展苏北鲜食红薯产业基地,张琴争取到了参观学习的机会。“第一次听到红薯亩均经济效益可达5000元,而且相较红薯粉丝加工,红薯种植模式农民更容易复制,我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于是,张琴跟着江苏省农科院的专家认真学习红薯种植技术,并且与江苏省农科院共建淮安市甘薯产业研究院,和多家科研院所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平台。在专家帮助下,张琴逐渐掌握了红薯品种选育、田块选择、土壤培养等技术,红薯产出率不断提高。

  为了拓展产业链,2019年,张琴又投资建设标准化厂房5800平方米,如今拥有红薯加工、淀粉净化、下粉、冷冻、烘干、分拣包装、质检等成套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3000吨以上。

  红薯种植不仅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也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张琴的红薯种植基地里,村民陈华干得格外起劲。“以前家里条件不好,现在我在这里做红薯清洗、分拣工作,一年有3万元的收入,早就脱贫了。”说起现在的生活,陈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据张琴介绍,她的红薯种植基地高峰期用工可达230人,并专门为低收入户提供20多个就业岗位,目前,在基地打工的村民已经全部脱贫。

  张琴说:“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是我创业的动力,我们与368户农民签订红薯保护价收购,在数量和价格政策上向农户倾斜,使基地农产品转化率保持在85%以上,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除了实施订单农业,张琴还培养了红薯种植大户86户,淀粉初级加工大户4户,培养农民经纪人12人。

  近几年,张琴先后获得“江苏省最美职业农民”“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江苏省百佳农产品经纪人”等荣誉称号。如今,她又有了更加远大的目标,张琴说:“我们将开发红薯系列产品,做强做大红薯全产业链,打造全国有影响的红薯品牌,形成以红薯为主题的食品产业园,带领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作者:张振平 葛爽 戴大勇编辑:盛天畏)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