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共沐温暖阳光 走向全面小康
2020/09/26 17:49  淮安新闻网  

  “这包肉15块钱,这包老鹅30块钱,这包花生米2块钱……请您拿好,慢走!”9月25日中午,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金碧湖畔小区一处小亭子内,王红正在里面不停着招呼前来买卤菜的顾客,脸上满是热情开心的笑容。王红是一名残疾人,她做生意的小亭子,有五六平方米的大小,红白相间,被大家叫作“爱心亭”。如今,在淮阴区的不少小区,都涌现了这样的“爱心亭”,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在家门口上班的机会,也给往来的市民带来了随手可及的便利。

  近年来,淮安着力打造“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残疾人扶贫大格局,全面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全市逾3.6万名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一个个残疾人的笑脸,一个个家庭命运的改变,奏响了同一曲脱贫攻坚的时代凯歌。

  政策保障,凝聚共识增动力

  淮安市涟水县围绕“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要求,充分利用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为他们免费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实施光伏扶贫项目,让残疾人足不出户,坐在家中就能享受“阳光收入”,实现家庭增收和稳定脱贫。“每个月发电收入直接打到我银行卡上,真好。”涟水县黄营镇街西村残疾人陈培亮说。

  淮安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将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目标体系,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方案》《残疾人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困难家庭残疾人、大重病患者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关于残疾人从事辅助性就业所得报酬不计入家庭收入的通知》《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补贴和超比例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推动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自然增长机制的建立完善,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政策资金支持。

  “方向对了,就不怕山高路远”。在残疾人脱贫攻坚齐抓共管机制的有力推动下,一项项重量级的惠残政策落地生根,一个个重量级的民生工程有序推进。低收入贫困残疾人纳入全市“阳光扶贫”系统,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城乡并轨,低收入残疾人家庭获得无障碍改造……截至目前,《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方案》和《残疾人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中涉及的50多项指标全部得到有效落实。残疾人脱贫攻坚实现了与全市扶贫济困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越来越多的涉残政策,实现了与全市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一个融入“总布局”、突出“小群体”的淮安特色残疾人脱贫攻坚“大文章”正在江淮大地上生动谱写。

  靶向发力,交出脱贫好答卷

  起居不便,需要人照顾,一直是残疾人居家生活的难点。因脑溢血瘫痪的淮阴区淮高镇村民李广生生病之后,自己连最基本的起床穿衣都要人照顾,2019年8月,李广生通过了淮阴区低收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资格审核,工作人员随即来到他家里进行无障碍改造实地“勘察”,并为其量身制定了改造方案。

  残疾和贫困有着很强的同源性,而康复就是破解这种同源性的关键。一直以来,淮安市坚持健全康复网络,拓展康复领域,完善康复政策,帮助残疾人从基础层面祛除贫穷的病根。经过不懈努力。全市康复机构实现全覆盖,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通过“互联网+康复服务”精准匹配,康复服务率达到98%。残疾儿童通过“康教结合”“融合教育”,进入普通小学的几率接近100%,从源头上消除了贫困可能;贫困精神病人通过“特殊门诊”可实现免费买药,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为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极大方便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让他们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康复改善了身心,摆脱了贫困的阴霾,走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

  盱眙县基地内残疾人劳动近景

  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淮安坚持就业优先,始终把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放在脱贫攻坚的突出位置,立足基层,进企业、进乡镇、进家庭,精准进行人员筛选、岗位开发。在贫困残疾人相对集中的区域建设就业基地,帮助重度贫困残疾人实现集中就业。仅2019年就新建就业基地10个,帮助600多名残疾人就近就便实现就业。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全市共有6000多名残疾人实现了稳定就业,家庭年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许多贫困残疾人由兜底保障的对象成为了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开启了精彩人生。

  凝聚合力,残疾人脱贫有温度

  在淮安,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主动安置残疾人就业。圣宏皮具(淮安)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手袋、银包、皮带、箱包为主的箱包制造公司,是耐克在国内的重要供应商之一,每年为耐克品牌生产运动背包200多万只。公司自2007年6月投产以来,已经陆续聘用了残疾职工20多名。截至2019年底,该厂雇佣职工850多人,其中残疾职工14人。该厂根据国家政策,招收残疾职工,常年超出规定比例。对符合招工条件的残疾人,在对其进行培训过后,根据其意愿、适合工作的程度,安排至合适的岗位。每月连加班费在内,每名职工能拿到3500元左右的工资,同时还享有工会福利。

  近年来,淮安市政府每年对安置残疾人就业超过政策规定比例的企业予以奖励,仅2019年就奖励企业39家,总金额36万余元。淮安市洪泽区的季兆定原是瑞特电子厂的一名技术工人,2015年,被诊断出患有肌无力症,瘫在床上大半年时间,无法继续从事体力劳动。也正是这段时间让季兆定深深感受到残疾人就业的不容易。2017年,市政府出台文件鼓励残疾人创办“残疾人之家”,造福广大残疾人,季兆定立即出资创办福康家园“残疾人之家”。

  该“残疾人之家”占地300余平方米,是集就业、康复、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场所。在这里工作的残疾人朱建明告诉记者:“我因为车祸落下残疾,干不了重活,现在在这里做些手工活,不但有人陪我说说话,还能赚些钱补贴家用,心情比以前好多了。”现在,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奉献爱心,出资领办“残疾人之家”,全市“残疾人之家”数量已经达到近200个,3000多名残疾人在“残疾人之家”工作生活,收获了归属感、幸福感。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