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张家港:从“有房住”到“住好房” 梦想家园成现实
2020/09/29 19:51  名城苏州网  

  家是温馨的港湾,也是坚强的后盾,为家人打造一个梦想家园往往是几代人的梦想。对家住张家港市锦丰镇光明村77岁的黄士华来说,从小生活在土坯房,如今能住进装修精美、家具电器一应俱全的“小洋楼”,是晚年最幸福的事。

  黄士华在家中排行最小,在他的记忆中,家最初的模样是20世纪50年代祖孙三代七口人住在3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土墙草顶,这是家家户户的统一“配置”,蛇虫鼠蚁也是家中的“常客”。寒冬腊月,北风一个劲地往屋里钻。通常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黄士华犹记得小时候常在睡梦中被叫醒,冒着大雨和父亲爬上房顶加盖稻草。

  哥哥们陆续成家,搬出了拥挤的土坯房。1966年,23岁的黄士华和同村的陈秀梅谈婚论嫁,为了给他腾出婚房,父母搬到哥哥家居住。黄士华在墙上糊了好几层泥,钉上厚厚的芦苇,亲手置办小家。婚后,黄士华的儿女相继出生,每到晚上,他便坐在饭桌前,借着昏暗的煤油灯,陪孩子们看书、写作业。

  儿女渐渐长大,日子也越过越好。改善家人的居住条件,成了黄士华的奋斗目标。他和妻子省吃俭用,攒了600多元又借了些钱,盖了4间砖瓦房,总面积约100平方米。从此,这个家真正成为了黄士华一家遮风挡雨的地方。

  进入20世纪80年代,老百姓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让家人住进“小洋楼”又成了黄士华的新目标。他和妻子拿出积攒的近3万元,让建房的师傅“设计”图纸,盖了一栋二层小楼。从此,这栋楼房承载了黄士华和妻子“冬暖夏凉、子孙享福”的美好愿望。不久后,家家户户陆续开启了“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新生活。

  待儿子大学毕业踏上工作岗位,黄士华和妻子在镇上买了套商品房,从设计装修到购买家具电器,夫妻俩用心给儿子打造有品质的居住环境。2005年,黄士华和妻子跟随儿子一家搬到市区生活。但每次回到光明村,黄士华都能感受到村子的巨大变化,回乡养老的念头也愈发强烈。

  2015年,子女花30多万元把村里的楼房重新装修了一番,黄士华和妻子回到光明村,住进了具有现代装修风格的漂亮“小洋楼”。

  这几年,光明村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道路硬化、户厕改造、畅通网络,路灯通到村民家门口,河岸两侧规划了绿色景观带,家家户户外墙立面统一设计了彩绘……生活在秀美恬静的乡村,黄士华和妻子感觉惬意又舒适。每天,他到家门口的党群睦邻坊读书、看报,在棋盘上“拼杀”几个回合;闲暇时和老伴在家前屋后养花弄草、种些蔬菜,享受怡然自得的晚年时光。

  从“有房住”到“住好房”,住房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家”已今非昔比。更多的老百姓和黄士华一样,住进了梦想中的家园,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张家港锦丰镇)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