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徐州贾汪区马庄村:小香包“绣”出大市场 “村播”带领乡亲念好“致富经”
2020/10/08 19:06  中国徐州网  

  秋意渐浓,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香包文化大院格外热闹,古色古香的院落里,制作室、体验馆、展示销售馆、研发工作室,各功能区一应俱全,络绎不绝的游客或在这里参观香包制作过程、选购喜欢的样式,或自己动手制作,体验创作乐趣。

  八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秀英一手拿着针线,一手捏着半成品,为游客展示着香包技艺。靠着对制作香包的满腔热情和苦心研究,王秀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香包产品渐渐打开了海内外市场,2009年,王秀英的中药香包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香包”代表作品。

  “儿时跟着母亲学做香包,放点棉花、草药用来驱除蚊虫,赶上庙会就卖点钱补贴家用。”做了一辈子香包的王秀英,从未想到小小的香包会引来这么多人关注。

  孙歌尧跟着奶奶王秀英老人一起缝制香包

  今年,老人多了一个特殊的徒弟——大学刚毕业的孙女孙歌尧。指着一款长约3厘米的钥匙扣香包,孙歌尧说,这是她设计的新款,理念来自奶奶的“真棒”香包,并在花纹与样式上加入流行元素。

  今年6月,在孙歌尧的张罗下,王秀英香包工作室参加带货直播。“一场就卖出2000多件,库存都卖光了。”王秀英笑言,家里几代人都投身香包事业,为的就是将传统文化好好传承下去,她还要继续带着村民致富,为社会多作贡献。

  香包销路看好,马庄村及周边村庄的数百名留守妇女也加入到制作香包的队伍中。杨侠是村里的昔日建档立卡户,由于丈夫早逝,又得拉扯两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后来,在村委会的带动下,她加入了香包制作队伍中。

  杨侠笑着告诉记者,香包文化大院工作氛围很融洽,她和村里的老婆婆都愿意过来搭把手,“在家闲着没事干,过来做活,一个月下来不仅多了3000元收入,还可以和大伙一起说说话,日子过得有盼头。”

  马庄村香包工作室

  小香包“绣”出大市场,小小的香包,折射出马庄村这些年转型奔小康的发展轨迹,如今,这里已形成了乡村旅游、文化产业齐头并进的新产业格局。

  在神农广场北侧,计划总投资超一亿元的马庄文化大集工程即将完工。“马庄文化大集分为配套景观游园和商业区,可以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综合性、多样化的休闲娱乐场所。”马庄村党委书记毛飞介绍,马庄村紧邻潘安湖,配套景观游园借助潘安湖水利优势塑造文化环境内涵,为游客和村民提供“生活、休闲、娱乐、展示”的多元场所。

  马庄文化大集商业区还规划有民俗表演艺术厅、民俗文化集市等。“今年投入使用后,将有效调整马庄产业结构,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居环境和村民生活水平,同时还可提供400个就业岗位,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