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葡萄挂枝头,“串”起甜日子
2020/10/10 11:01  新华报业网  赵 芳  

  “注意把箱子摆放整齐,防止葡萄被挤压或翻落了。”在江苏灌南县田楼镇的融盛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孔庆社不时叮嘱正在装车的工人们。飘香的果园里,一串串刚从枝头上摘下来的葡萄,现场装箱装进冷藏车,准备发往浙江嘉兴。

  这家合作社种了500亩葡萄,从盛夏到仲秋都是丰收季。“葡萄园目前种的是‘夏黑’‘阳光玫瑰’两个品种。从6月下旬起主要卖‘夏黑’,日出货5000多公斤。9月初‘阳光玫瑰’成熟,错峰生产、错峰销售,拉长葡萄上市期,还可以卖个好价格。”孔庆社说。

  “我们供货给浙江、上海、广州等省市,葡萄一运到批发市场就被很多商户抢走。”孔庆社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孔庆社早在2010年和朋友合资成立合作社,建起灌南县第一家规模化葡萄种植园。“刚开始几年,因为品种选得不对、露天种植病虫害重、管理技术跟不上等,我们一直在赔钱。”

  2014年,灌南提出把葡萄种植作为促农增收的主导产业,开辟农民致富新路子。“灌南光照充足,土地相对集中,又是食用菌栽培大县,食用菌的菌渣能改良葡萄种植土壤,为发展葡萄产业提供优越的条件。”灌南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嵇东说,可很多种植户和孔庆社一样,在种植初期出现丰收却不增收的尴尬局面。

  “市场上不缺葡萄,缺的是好葡萄。”2015年,灌南县农业部门请来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陶建敏。在他指导下,孔庆社改种市场效益好的新品种“夏黑”和“阳光玫瑰”,采用大棚栽培方法,葡萄田里铺上反光地膜保证光照,并用上标准化高光效栽培、水肥一体化滴灌等技术。

  “葡萄园还实行严格控产控品,甚至精确到每亩种多少株、每株有多少串、每串有多少粒。”孔庆社说,第二年合作社一举扭亏,现在平均每亩能产1500公斤,一年销售1000多万元。

  孔庆社的致富路,也是灌南县葡萄产业由小到大、从大到优,不断探索创新提质之路的缩影。近年来,灌南农业部门精准施策,通过推进标准化生产,引进优质品种,引导果农采用大棚栽培、限根栽培、水肥一体化、智慧农业等先进技术进行精细化管理,使葡萄品质不断提升。

  走进万年达现代农业观光园里,一条条葡萄藤沿着铁丝架环绕开来,片片嫩绿叶子在阳光照射下发出点点金光。“这是新摘的‘夏黑’,你们尝尝看!”观光园工作人员李蓓热情地招呼大家。手中的葡萄表皮发出晶莹的光泽,放入口中轻轻一咬,味道香甜可口。

  观光园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采摘葡萄。“来采摘的顾客回头客不少,还有不少人是慕名而来,纷纷称赞葡萄好吃、香甜。”李蓓说,这背后秘诀,是对果园的精心培育管理和对果品种植的严格要求。

  在一个大棚里,村民戴树本和刘克兰正在给一串串“阳光玫瑰”套袋,见有多余的枝杈就掰掉,“我一天要套1600个袋。套袋是避免虫害和小鸟啄食,给枝条掰杈是防止一根枝条上叶子太多遮挡阳光,保障葡萄有充足的日照,品质、口感才会好。”刘克兰说,她负责7亩大棚葡萄的种植,一年增收2.6万元,“如今不用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一家老小,日子过得甜着呢。”

  小葡萄里有大产业,更有小康梦。目前,灌南葡萄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年总产量超3万吨,年产值达10亿元。优良品质也铸就优质品牌,灌南葡萄在省级以上葡萄评比中先后获得特等奖和金奖20余项,“锣鼓”“源旭”“源硕”“清霖缘”等葡萄品牌享誉省内外,成为全省最大的大棚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带动一大批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记者 赵 芳

  通讯员 李 敏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