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银发族渴望追上时代步伐 扫码时代,各行业都“等一等”帮助老人不掉队
2020/10/28 18:57  中国江苏网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唐悦 刘霞 见习记者 刘春 姚依依 文/图)扫码支付、线上预约、微信发圈、视频通话……智能时代,这些司空见惯的生活日常,却是很多老年人渴望学会的技能。他们的普遍愿望是,不被时代落下,不被边缘化。记者兵分几路,走访老年人活动中心、医院、出租车公司、银行等窗口行业,倾听老人心声。

  【咱爸咱妈说】

  “就怕别人让我扫码”

  “打开设置”“连接网络”“打开应用商店,找到滴滴打车”……10月19日,66岁的尤兰女参加了泰州市老年活动中心举办的第21期智能手机应用讲座。她一边拿本子仔细记要点,一边用手机跟着老师操作。

  记者注意到,尤兰女的手机壳后面放着一张20元人民币,打开手机,映入眼帘的屏保就是她自己的苏康码。“去超市、打车、买菜,都需要扫码支付,特殊时期还要出示苏康码。着急呀,不会弄!人家都刷码,我只能把零钱放手机壳里。侄子帮我把屏保改成苏康码,哪里要,就给哪里刷。”尤兰女最想学的就是会使用智能手机,从此不求人。

  74岁的宋向阳和69岁的老伴朱宜玲喜欢到泰州老年人活动中心打乒乓球。“工作人员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教我们用手机预约。”朱宜玲说,预约解决了“人桌不对应”、人来了没有乒乓球桌的矛盾。宋向阳希望老年活动中心多举办智能手机教学活动,更希望智能应用也能考虑老年人的使用体验。“有些软件设置很不友好,一会要个人信息,一会又要验证码,我们吃不准能不能输,很怕被诈骗。”

  住在江苏省军区南京第八干休所的老人王乐群,疫情期间整整40天没出门。他是个老病号,需要长期服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药物。药吃完了,得去医院挂号取药,但王乐群有视力残障,许多出租车不愿意带他,加之当时受疫情影响,叫车也十分困难。老人只能四处求助,打车难、出门难,成为老人的一个心病。

  “刚刚叫到174号,怎么又92号了?”81岁的贾凤英第一次来省中医院,拿着门诊挂号单有点“找不着北”:“孩子们都忙,周末也想让他们休息一下。”贾凤英告诉记者,平时搭公交车出门。“会乘地铁吗?”贾凤英摆了摆手,“地铁出口太多,闹不明白。”

  【心愿达成度】

  老人也能玩转智能手机

  在泰州老年活动中心手机应用授课现场,老师为每个步骤都准备了详细的图片演示,每讲完一个环节,都会停下来等待大家同步操作,现场还有四五名工作人员指导。老人频频举手示意,工作人员不停地来回走动,答疑解惑。

  中心综合部负责人树寿兵介绍,该中心每天接待老年人600人次,去年开展了100多期类似的讲座,最高峰时每天有100多位老人请老师“开小灶”,“现场没学会的,我们会手把手再教,工作人员不够用,中心保安都充当临时教员。”

  南京中北的士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网约车流行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和残障人士打车确实越来越难。有老人向的士公司求助,他们都会积极帮忙,安排富有爱心的司机前去接送。

  王乐群老人打了很多通电话后,终于联系到南京残疾人服务队队长陈斌。陈斌帮他对接爱心车队,队员陈永强欣然接单。送老人到医院后,陈永强还会在附近等候,再把老人送回。陈永强还与老人约定,今后遇到出行困难,可以随时联系他。

  【愿景路径】

  各行各业都“等一等”老年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很多窗口单位都设置了人工服务,为特殊人群提供帮助。

  上午8点至9点半是医院人流量最大的时段,江苏省中医院正门口排了三支长长的队伍。门口保安不断重复“进门请出示‘苏康码’”,侧门为没有“苏康码”的老年人提供纸质版“个人健康申报表”,填一份表耗时约2分钟。

  记者在一楼大厅观察到,在自助挂号机旁排队的只有个别老人。一位老奶奶发现将要排到自己,连声呼唤女儿来操作。无子女陪伴的老人基本选择人工窗口,从排队到办完业务约需5分钟。“还是人工窗口好,可以问问清楚再挂号,用现金也更方便。”78岁的孙秀琳说,自己从没用过自助机。

  除了依靠子女,老人也更依赖医院引导人员。一楼大厅的20余台自助机器旁,有4名工作人员在指导操作。也有紧跟时代步伐的老人。“有一次,我还指导旁边的年轻人操作呢!”64岁的李勤克说,因为常来看病,他对自助操作很熟悉,通过机器挂号、缴费和打印报告单,分分钟搞定。他认为,老人也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医院患者太多,不能全指望工作人员,不懂的不要怕问。

  在中国银行中华路支行和南京银行秦淮支行采访时,大堂助理告诉记者,只要有“老人机”就可办理银行的基本业务,无需智能手机。记者观察到,来现场办理业务的以中老年人为主,银行工作人员会给予指导。

  “从技术层面看,老人办理银行业务没有障碍,但从心理上普遍不信任线上服务。即使有银行卡,有些老人也一定要看到存折上的一笔笔账目,才更放心。”工商银行三山街支行大堂助理介绍,每月发退休金的日子,银行的人流量最大。即使要排很长的队,老人也习惯通过人工窗口,而不是智能机办理业务。81岁的黄德华在55岁女儿的陪同下来存钱,“网络发展太快,很多人都被骗过,我们老年人不敢用。”黄德华说。

  记者了解到,当前医院、银行等机构基本都设立了敬老窗口,每年江苏都要表彰一批“敬老文明号”单位。各地的老年大学也普遍开设了智能手机培训班,据不完全统计,仅南京市就有700所老年大学开设相关课程。民政部门和社区还通过采购社会服务的方式,请专业组织进社区开设培训班,但农村老人享受智能化公共服务还存在短板。

  树寿兵表示,智能时代更要发扬敬老爱老传统,一方面服务行业应该在硬件配置、软件开发方面给老年人预留空间,争取主动服务,“等一等”老年人,把好事办好。另一方面,老年人也应老有所学、敢于学习、乐于探索,通过掌握各种智能化的设施充实晚年生活,跟上时代步伐。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