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高邮渔民卢学宏三次搬迁奏响“致富曲”
2020/11/04 20:13  高邮日报  

  10月28日一大早,在扬州高邮市甘垛镇三河行政村所辖的小渔村北侧的鳜鱼塘口,48岁的渔民卢学宏一手撑着船篙,一手捞起鳜鱼查看生长情况。“今年的鳜鱼价格还会涨,这13亩塘里剩下的鳜鱼我要等到元旦再卖。”卢学宏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他塘里卖出的鳜鱼刚赚了一大笔。

  卢学宏自小在“水上”长大,全家都住在水草寮棚里。20多年来,他先后三次搬家,从小木船搬到水泥船,再搬到瓦房,最后搬进别墅小区,光这搬家的事儿,卢学宏就能讲上几天几夜。“小时候我就羡慕人家住岸上,当年日思夜想的事儿如今都一一实现了,虽然过程很折腾,但眼下日子越来越红火,我真的很满足。”追忆过往,卢学宏感慨万千。

  从小木船到水泥船

  每天都想着“上岸”

  卢学宏一出生,一条十几米长、两米多宽的小木船,便是他们全家吃喝拉撒的地方。每天,他的父母便摇着小木船穿行在高邮的各条河流,晚上将捕鱼捉虾的竹笼放入河中,次日天蒙蒙亮就要忙着收笼,收入十分微薄……

  提起在船上“水上漂”的日子,卢学宏坦言那时太艰苦了:“船很小,也很矮,人在里面都直不起腰;夏天睡在甲板上,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河里。”

  那时候,家里都是烧“缸箱子”——弄个小缸,上面架口锅做饭,拾捡柴禾就成了他和弟弟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我那时候特别讨厌捡柴禾,除了拾荒草,还要爬到树上折枯树枝,但又不能不做。”卢学宏回忆道,在他七八岁时,有一次他从树上摔下来划破了脸,至今脸上还能依稀看见那道疤痕。 “那年头,大家日子虽然都不富裕,但我还是非常羡慕住在岸上的人家。”卢学宏说。

  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卢学宏父母拿出捕鱼多年的积蓄,买了一艘有顶棚的水泥船,全家居住条件才稍有改善。一家人白天划着小木船外出捕鱼,夜晚归来再到水泥船上住宿,但全家生活在船上的日子依旧未能改变。

  从水泥船到大瓦房

  努力拼搏只为“落地生根”

  小渔村北侧是一片芦苇荡,也是泄洪备用区,一旦汛情严重,上游洪水随时会将这里淹没。后来,随着三阳河成为泄洪主通道,这处荡区就荒了下来,经地方政府同意被开成了一口口鱼塘。

  1992年,21岁的卢学宏结婚成家,在小渔村养起了鱼,并承包了2亩半的小塘口尝试养殖“四大家鱼”。“我以前是‘长鱼帮’(黄鳝),有捕捞证,但每天只有20至30元的收入,因为太想在岸上有个住处,所以我想拼一下,就搞起了养殖。”卢学宏和妻子陈秀玲说干就干,不但养鱼,还在鱼塘周边种植了一些黄豆。提起那几年的收益,夫妻两个直笑道:“由于没有一点经验,加上刚刚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养殖最终失败了,权当‘交学费了’。”

  经过几年摸索,有了经验之后,卢学宏开始逐渐扩大养殖面积,承包了20多亩塘口3年,后来又前往附近的村子承包了30多亩地进行养殖。“那时候就知道拼命地干,丝毫不敢松懈。”卢学宏说,这时的付出才有了回报,自己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

  2005年,高邮市供电公司对小渔村电网进行全面改造,村民养鱼更加方便了。这时,卢学宏回到了老家承包鱼塘,共承包了70多亩塘口。这一年,卢学宏将3亩塘口全部改养了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鳜鱼,当年就赚了4万多元。

  第二年,卢学宏便在小渔村盖起了三间大瓦房和厨房,并陆陆续续添置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共花费了10多万元。“当时我真的是太开心了,终于‘落地生根’,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卢学宏激动地说。

  从大瓦房到小别墅

  勤劳致富走上小康路

  2011年,富裕起来的卢学宏搬进了甘垛镇横泾集镇的一个别墅区——文怡小区,但并没有长年住在这里。一般他每年10月底卖完鳜鱼后就搬到别墅来住,来年4月在塘口放鱼苗后就住在小渔村的瓦房里。“房子连买加装潢,总共花了50多万元,光家用电器就花了好几万元。当时向亲戚借了一部分钱,现在不仅还了债,手头上还有不少存款呢!”卢学宏对如今的生活感到非常满意。

  2017年,高邮市供电公司实施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将动力电一直送到塘口。小渔村渔民收入高了,很多人像卢学宏一样也搬进了文怡小区,有的自己盖起了新楼房。“荡区通电后,我对荡区的77亩塘口重新进行了规划:13亩改养鳜鱼,另外64亩改养作为鳜鱼‘饵料’的鲮鱼,自养自给,这样平均每年有20多万元的收入,最好的时候一年能有40多万元的收益。”卢学宏说,养殖鳜鱼虽然收益高,但风险很大,丝毫不能大意,这种鱼对水质及含氧量要求特别高,养不好就会血本无归,所以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养殖‘四大家鱼’的很多倍。”

  今年梅雨季阴雨天多达50多天,是卢学宏养鱼以来遇到的最长的梅雨季。期间,不少养殖户养殖的鳜鱼都出现缺氧和生病的情况。六月中旬的一天,卢学宏看到自家的塘口里漂浮起几条鳜鱼,吓得睡不着觉。虽然在塘口安装了监控,但他还是不放心,坚持一刻不停地奔波于各个塘口,查看增氧机的工作情况,并及时改善水质,最终未酿成险情。他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回报,今年的鳜鱼为他带来了非常好的收益。

  一路走来,卢学宏夫妇有坎坷、有艰辛,但更多的是收获的欣喜。他们勤劳朴实、敢闯敢干,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小康路。记者 翁正倩 通讯员 林华鹏 陈建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