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致敬,战疫中的“她力量”!
2020/03/08 16:12  中国江苏网  

  草木蔓发,青山可望。巾帼聚力,众志成城。

  在这个特殊的春天里,我们迎来了第110个国际妇女节,今年的节日注定不凡。

  当新冠肺炎疫情汹汹来袭,千千万万个中国女性临危而上、逆风飞翔,舍生忘死、日夜奋战,成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微光聚璀璨。她们是无私无畏、勇敢逆行的女科学家,是义无反顾、救死扶伤的女医护;她们是坚守防控一线、守护百姓平安的女干警,是奔走在社区街道、帮扶济困的女社工;她们是自愿请命、日夜兼程的女志愿者,是加班加点忙生产、默默奉献的女工人……在这场特殊战“疫”中,她们不是被保护,她们冲在了保护大家的最前线,以女性特有的温暖、坚守和奉献,带给人们战“疫”的信心和希望。

  她们用专业和智慧诠释责任担当。73岁李兰娟院士,率先提出“武汉封城”刻不容缓,却在人们不敢再踏入这座城市时,重披“战袍”,深夜驰援重疫区ICU,给留在这座城的人更多生的希望,她说“这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的本分”;“女少将”陈薇院士,闻令即动、争分夺秒,率领团队集中力量开展应急攻关,在疫苗研制方面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她说“疫情就是军情,疫区就是战场”;54岁张继先医生,疫情上报“第一人”,第一个为湖北乃至全国拉响警报,如果说她的敏锐来自超强的医学水平,那么当机立断向上报告则展现了果敢担当。她说,疫情发现越早越有利于控制,“现在感觉自己做对了!”

  她们用温柔与坚韧书写医者仁心。“我们连命都豁出去了,还要什么头发!”“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我不想哭,我的眼泪在眼睛里打圈,我哭的话护目镜就花了,就干不了事情了”……全国四万多医护工作者,逆行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女性占大多数。她们并非生而强大,在家里,她们是柔弱的女儿、妻子和母亲,但是,在国家和人民需要她们的时候,她们一个个挺身而出,成为战士。诚如江苏赴黄石医疗救治及专家组组长黄英姿,在微信朋友圈里给自己这般壮行:“国有难、召必应、战必胜。”巾帼英雄,以精湛的医术、精细的护理,与疫魔展开殊死较量,用汗水、泪水乃至生命,筑起一道道守护生命的白衣长城。

  她们用情怀善举汇聚人间大爱。胡晓红,火神山项目的钢结构施工部分的“主心骨”,没有她,火神山医院就无法上演10天建成的中国神话;另一个胡晓红,武汉夏江区的包工头,年夜饭都没吃完的她,第一时间号召自己所有工人,连夜赶赴参与工地建设;还有成都女司机独自驾驶大货车一天一夜,运送31吨酒精到武汉,“90后”女孩在封城后的武汉坚守咖啡店,每天为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免费送上500杯咖啡……铿锵玫瑰,平凡又伟大,汇成疫霾寒夜里一束束温暖又坚定的光。

  患难时刻,更见女性的坚守;危急关头,更显巾帼的分量。联合国为2020年国际妇女节确定的主题是“我是平等的一代:实现女性权利”。磅礴的“她力量”,在关键时刻书写着当代中国女性的荣光。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她们”时,请不要以刻板印象来描述,也不要以悲情渲染来叙事,多聚焦恪尽职守,多关注专业奉献,因为女性的力量和价值需要被看见、被尊重!

  致敬,在这次疫情中做出努力的每一位女性!加油,温暖又坚韧的“她力量”!(孙敏)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