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确保政策有温度 百姓“饭碗”端得稳
2020/03/10 19:37  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牢牢守住就业基本面,让更多劳动者各尽其才,让更多企业获得充足人力支持,中国经济应对风险和挑战的底气将会更足。

  就业,一头牵着千万家庭,一头连着经济大势。“饭碗”端稳了,日子才能安定、踏实、有奔头;就业稳住了,发展才能从容、坚定、有底气。让百姓端稳“饭碗”,是对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保障民生的重要目标。

  《2019年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连续7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农民工总量29077万人,比上年增长0.8%。月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0%-5.3%之间,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

  新年伊始,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对就业造成一定影响,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疫情发生以来,从“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到“精准稳妥推进复工复产”,再到“有针对性地开展援企、稳岗、扩就业工作,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积极帮助个体工商户纾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更大力度地实施就业优先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应对疫情影响稳就业的政策措施。

  加大援企稳岗力度,通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职业培训补贴等多渠道支持企业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要精准对接,优先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及时将受疫情影响的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对市场上难就业的要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这些帮助百姓端稳“饭碗”、端好“饭碗”的政策措施,有温度、贴人心。

  目前,这些政策措施正逐渐落地成效。比如,为了让返乡农民工顺利返岗,各地陆续针对用工地比较集中、用工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点对点”输送服务。截至3月6日,各地合计运送农民工263万人,通过“输出有组织、健康有检测、承运有防护、到达有交接、全程可追溯”的方式,保证农民工“从家门到车门,从车门到厂门”。又比如,人社部开通面向企业的用工对接服务平台和面向劳动者的出行服务小程序,企业可以登陆填报返岗遇阻人员信息,劳动者也可以“扫码”填报返岗需求。企业平台上线5天,就有7383家企业填报了信息,涉及用工需求近6万,同步帮助输出了近9000人。

  当然,未雨绸缪才能有备无患。劳动力市场因疫情影响发生的变化很快,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到疫情对就业可能产生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影响,研究储备适应不同阶段的就业政策包,及时倾听求职者的声音,尽力帮扶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密切关注正在实行结构性调整的产业,这样才能使政策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当前,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牢牢守住就业基本面,让更多劳动者各尽其才,让更多企业获得充足人力支持,中国经济应对风险和挑战的底气将会更足。(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