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大河网评:脱贫攻坚“收官战”不能止于“摘帽”
2020/03/10 23:19  大河网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既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注入了信心、坚定了决心,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努力方向,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提出的更高要求。

  “收官战”征程上,脱贫摘帽只是阶段性胜利。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是硬性任务,必须赢,也一定能赢。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胜利在望,成就举世瞩目,前所未有。可以肯定,面对剩下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即使有新冠肺炎这只“黑天鹅”的干扰,各省区市都层层签了军令状,各地干部群众一定敢于攻城拔寨、“啃硬骨头”,完成脱贫摘帽的任务。但是,必须明确,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不能止于“摘帽”。脱贫摘帽只是脱贫攻坚征程上的阶段性胜利,接下来还需要巩固脱贫成果、增强造血能力,防止返贫,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的“收官战”。

  “收官战”征程上,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脱贫摘帽可能只是“一时”,难保“一世”。因为在一些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虽然贫困户能够按时摘掉穷帽子,但一旦遇到灾难、疾病等,就会返贫。能否实现持续增收、稳定生活水平,依然面临不确定性。今年摘了“贫困帽”,明年它又可能“卷土重来”。如果认为“摘帽”之后就是大功告成,就可以“船到码头车到站”,失去了责任和担当意识,怀着高枕无忧的想法,就会让巩固脱贫成效变为空谈,导致扶贫工作退回“原点”。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楚,摘了贫困帽并不是万事大吉,对于整个脱贫攻坚战而言,摘掉了贫困帽子只是“扶上马”,还得“送一程”才行,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决不可产生“交差”的心理,决不能掉以轻心,失去忧患意识。不能等他们返贫了再补救,确保实现脱贫不返贫、能致富、奔小康。

  “收官战”征程上,脱贫摘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不是“最高目标”,更不是最终目的。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让老区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才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摘掉“贫困帽”也只是全面小康的“起点”。在立足温饱、住房、教育、医疗和收入、公共服务水平等既有脱贫目标之后,需要提前谋划脱贫之后的生产生活,提高教育质量、增加工作收入、改善居住条件,让社会保障更可靠、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更高、环境更优美等等。“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完全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的全面小康才是“真脱贫”,显然,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当前,既要为脱贫攻坚下苦功夫,还要为小康打下基础。在脱贫摘帽之后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实施精准帮扶,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让决胜贫困和奔小康“齐飞”。

  “摘帽”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在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推动地区发展、增进贫困群众民生福祉、全面实现小康的路上,还有很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去攻克。只有站在脱贫“摘帽”的“起点”上,为了更美好的新生活再奋斗、再出发。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收官战”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确保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乐兵)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