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京彩好评:让公筷公勺守住舌尖上的健康(漫评)
2020/03/13 23:09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3月9日,北京烹饪协会、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联合发布《推行公筷公勺共建文明餐桌倡议书》,号召北京市餐饮行业推行公筷公勺行动,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一日三餐,筷不离手,品味果腹,筷子先行,可以说,筷子代表了中国人最基本的民生文化。但在筷子的使用上,人们似乎不太注重细节。在

  家庭

  就餐或与朋友聚餐时,人们都习惯于拿着自己的筷子,到共享菜盘里夹菜,甚至也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以此表示热情和尊重。

  殊不知,在“筷来箸往,情味浓浓”中却存在着很大的健康隐患。用自己的筷子与他人共同进餐,很容易通过唾沫传播病菌和病毒。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病例。再次凸显公筷公勺缺失导致的健康风险。一场“餐桌革命”亟待推行。

  其实早在17年前的非典期间,关于实行公筷制、分餐制的呼声就曾一度高涨,不少地方就推行过分餐制、公筷公勺等措施,亦获得市民广泛认同。但非典过后,这些措施的生命力就逐渐消退了,大家似乎很难改变围桌共食这一传统习惯。如今,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人们痛定思痛,开始重新审视公筷公勺问题。目前,各地在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时,也开始倡导推广分餐制,鼓励民众使用公筷公勺,以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毋庸置疑,使用公筷公勺不仅对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对于今后痢疾、肝炎等肠道传染病的防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知易行难。对于早已习惯于围坐合餐的国人,要摒除“一双筷子吃天下”的旧习,谈何容易。更况且,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仍有不少人认为使用公筷公勺是人与人之间不信任、相互嫌弃的一种表现,特别是与家人吃饭时没必要太讲究。

  事实上,每一次公共卫生危机的发生,其实也是促动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整体文明素质的契机。在疫情期间,不少人养成了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的好习惯,这就是很好的说明。所以,我们不妨抓住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机,推动餐桌文化的移风易俗,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用餐。

  抗疫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我们绝不能再“好了伤疤忘了疼”。希望人人都能意识到,使用公筷公勺、合理分餐,更符合“舌尖上的文明”,更合乎健康标准!(图/廖健杉 文/戴治国 唐思贤)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