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院士”直播1小时,卖完25吨土豆!
2020/04/14 19:03  新华社  

  长期与土地打交道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一直在帮助贫困地区群众通过种植土豆、三七等脱贫致富,土地和农民成了他最好的朋友,也让他有了“农民院士”的称号。

  最近,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的冬季土豆已经成熟,但受疫情影响,传统销售渠道没有完全恢复,700吨土豆等待被销售。

  4月7日,朱有勇像往常一样,戴着草帽、穿着胶鞋来到基地挖土豆。不一样的是,他走上“云端”,开始在电商平台直播卖土豆。

  朱有勇院士(右一)拿着刚刚挖出的“比脸还大”的新鲜土豆,朝着镜头展示。

  “澜沧土豆‘皮肤好’‘体格大’,一个就能炒一大盘。”朱有勇在介绍澜沧土豆特点时,还介绍了当地发展优质土豆的过程。

  地处中缅边境的澜沧县,是“直过民族”拉祜族聚居的贫困县。2015年,中国工程院确定澜沧县作为院士专家科技扶贫点后,院士专家团队经常下地和群众交流,他们发现澜沧冬天的土地大都处于闲置状态,但并没得到有效利用。而澜沧冬天雨水少,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是非常适宜种植冬季土豆。

  随后,朱有勇院士团队穿梭在澜沧的田间地头,引进新品种、改进种植方式,最终带动了当地群众种出“比脸还大”的土豆。与全国其他夏季产区的马铃薯相比,产量高、品质优、价格好。

  在不同场合,朱有勇都不忘推荐澜沧土豆。朱有勇发现,在教会了拉祜族群众种植和收获土豆之后,他们在市场和品牌的理解上还有些欠缺,尤其是对于电商、直播等新事物,虽然知道,但很少尝试。

  听说朱有勇院士要来直播,三位澜沧当地的云南农业大学学生跟院士展开了同台PK竞技。

  朱有勇说,我们的拉祜族兄弟,生产、种植都没有问题,但是他们对于市场和品牌还不是很了解。我想通过直播行动,把丰收的劳动成果,传递给更多的人。

  事实上,去年11月,朱有勇已开始带当地群众接触电商。在当时的扶贫培训班上,他们联合拼多多讲师共同为学员普及了电商知识,带动当地农民拓展销售渠道、培养品牌思维。

  首期参与培训的60名学员来自澜沧县20个乡镇,他们从零学习如何开店、如何提高店铺运营效率等电商知识,如今他们都在拼多多电商平台上开设了属于自己的网络店铺。

  “贫困地区要形成生产、销售的扶贫闭环。”朱有勇认为,下田做直播,把电商培训课程带到田间,是向参与的农户直接普及推广电商运营经验的很好的方式。

  田间挖土豆之余,朱有勇院士也不忘向网友秀一波厨艺。就在田边的农家小院,一口铁锅、两颗土豆,几分钟后,一盘清爽可口的青椒土豆丝就出炉了。

  如今,在朱有勇的带动下,澜沧县的贫困群众开始从种植、管理,到收获、售卖,再到开设网络店铺、直播带货,一个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扶贫闭环正在形成。

  随着澜沧土豆、林下三七等澜沧品牌产品的推广,澜沧县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末的45.85%降至2019年底的1.61%,达到了脱贫摘帽标准。

  “让更多的人来帮助贫困地区的老百姓。”临近直播结束,朱有勇还在挖土豆,并向网民介绍土豆。最终,1个小时的直播,吸引了54万网民观看,当天挖出的近25吨土豆销售一空。

  来源:新华社

  记者:杨静

  监制:李代祥

  编辑:王朝、关开亮

  实习:雷雯雯、张彤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