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团结合作之桥
2020/04/15 10:51  人民日报  

  今年春节期间,记者前往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市出差,在中国援建的友谊医院采访援中非医疗队。虽然是节日期间,仍有5名队员在医院坚守。

  长期以来,中国援非医疗队在极其艰苦复杂的环境下,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接力奉献,赢得了受援国和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收获来自非洲国家的真情与信任。援非医疗工作已成为中国对外交往中的“金字招牌”。

  自1963年以来,我国累计向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71个国家派出医疗队员2.6万人次,诊治患者2.8亿人次,为非洲培训医务人才8万人次。中国医疗队是非洲当地医疗资源的重要补充,为当地医生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为上亿非洲民众解除病痛。加纳医生乔伊斯卡诺尔由衷地对记者说:“我们从中国同行身上学到许多。不仅是医术,还有他们的勤劳和奉献。”

  随着非洲53国已出现确诊病例,总确诊病例超过1万,医疗队正成为各驻在国卫生防疫部门获取中国疫情防控技术和经验的一座座桥梁。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总理热苏斯在听取中国援圣普医疗队的疫情防控介绍后说:“中国经验弥足珍贵,这对圣普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很有启发。”

  “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这一中国医疗队精神在非洲大陆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在莱索托,来自湖北武汉的医疗队员一直坚守在驻点的莫特邦医院;在布基纳法索,面对严重的疫情,来自中国的医生们及时伸出援手;在津巴布韦的培训课上,当地医生专心听讲,不时记录,他们收获的,不仅是防控疫情的知识,更是战胜疫情的信心。

  中非传统友谊深厚,从来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南非金山大学教授谢尔顿这样向记者讲述他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感受。面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国际社会唯有团结合作,才能战胜疫情。中国援非医疗队正是中非团结合作精神的践行者。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