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多举措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020/04/15 14:22  新华网  

  “儿子上大学要用钱,到广东打上工就安心了。”45岁的苗族妇女杨再源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钟灵乡寨稿村人,今年2月经过预约、登记、体检等程序后,她坐上锦屏县的包车到广东打工。在黔东南州,像杨再源一样坐着政府组织的免费包车、专列等去外省打工的农村劳动力多达数万人。

  为做好农村劳动力疫情期间安全有序返岗和外出务工,贵州省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劳务协作,以广东、浙江等用工大省和对口帮扶城市为重点,通过签订疫情期间促进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备忘录和劳务协作协议,双方信息互通、健康码互认,搭建政府间、人社部门间的沟通协作机制。目前,已与广东、四川、重庆、浙江签订备忘录和协议。

  贵州还实施“点对点、一站式”精准服务,对成批量返岗的农民工,集中组织包车、专列、包机,直接护送到对口帮扶城市就业;对零散返岗的农民工,通过联系目的地相关部门、企业派专人专车接送、组织集中自驾补贴油卡等,确保安全出行、顺利返岗。

  贵州是传统劳动输出大省,春节期间全省农村劳动力省外返乡250多万人,通过有组织输出劳动力,目前这些从省外返乡劳动力已基本实现外出务工就业。

  同时,针对想就地就近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贵州各地对用工缺口进行摸排,并大力开发本地岗位,重点引导贫困劳动力到茶产业、食用菌产业等12个特色产业就业,支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

  在岑巩县贵州汉豪电气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几十台点火枪零件筛选器械不停运作,工人们戴着口罩在操作台面或是忙着组装产品,或是全神贯注调试成品。公司负责人刘汉豪说,公司主要生产打火机和点火枪,目前已有约400名一线员工返岗上班,其中98%来自岑巩县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和农村地区。“在政府支持下去年完成产值7000多万元,今年公司将继续扩产扩能,目标是产值1.2亿元左右,为此公司将与人社部门对接,再招数百位工人。”刘汉豪说。

  铜仁市碧江经济开发区的裕国菇业项目基地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在搭建香菇种植大棚,目前已完成约300个,今年底前将完成3000个大棚。“可带动易地扶贫搬迁户及周边群众1万人就业增收。”碧江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鹏告诉记者,裕国菇业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3.5亿元,建成投产后年产菌棒3000万棒,年加工食用菌2万吨以上,年产值达2亿元以上。项目涵盖制棒、种植、收购、深加工、循环利用为一体的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

  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铜仁市2月上旬起开展了“留雁行动”,包括“寻雁”“送雁”“育雁”“助雁”“繁雁”“护雁”六项工作,解决返乡人员就业,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有3.14万人通过“留雁行动”在铜仁市实现就业。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