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肺病的唯一办法。正值全球新冠肺炎暴发肆虐之际,一场中美肺移植感染及围手术期管理学术交流论坛,4月30日晚线上举行。
在这个由中美相关肺移植中心搭建的特殊平台上,此次大会主席、国家卫健委肺移植数据管理单位负责人、国家肺移植质控中心主任陈静瑜教授团队介绍了我国成功开展新冠肺炎转阴患者双肺移植手术的新探索,受到了美国杜克大学肺移植专家的充分肯定。
中国肺移植团队
先行打开新的“生命之门”
“每一例肺移植,都是跟死亡赛跑。肺移植环节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均是影响末期肺病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陈静瑜说,患有新冠肺炎病毒的危重患者,许多病人在呼吸机ECMO支撑下维持,病情到了晚期,核酸测试结果转为阴性,但双肺进展为不可逆的致命性呼吸衰竭。
目前,国内已有4例新冠肺炎转阴患者成功双肺移植,其中有2例是由陈静瑜团队首先完成。
肺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肺纤维化的唯一有效疗法,已被认为是这些患者的最终抢救疗法,可以降低死亡率和挽救患者的生命。
陈静瑜长期从事肺移植基础及临床工作研究。2002年以来,陈静瑜团队先后完成了1000多例肺移植手术,多项技术填补了我国甚至亚洲多项空白,打破多个被业界视为“禁区”的记录。
前段时间,陈静瑜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先后提出《关于在武汉成立新冠肺炎ECMO特别救治部队的紧急建议》和《关于组建国家级肺移植团队进行新冠病毒肺炎肺移植的建议》,引起了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陈静瑜认为,判断新冠肺炎病例能否接受肺移植手术,最主要有3个医学前提条件:
一是病人经呼吸机+ECMO维持,双肺呼吸衰竭不可逆;
二是核酸检测连续多次呈阴性;
三是其他脏器功能基本正常,全身状况能够承受肺移植手术。
因病人符合上述条件,2月29日,陈静瑜团队历经6个多小时,完成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转阴患者双肺移植手术。
美国专家准备尝试
新冠肺炎转阴患者双肺移植手术
空中交流中,国外专家高度肯定了对陈静瑜团队在无锡成功开展2例新冠肺炎转阴患者双肺移植手术。
美方相关医院专家也正在准备尝试开展新冠肺炎转阴患者双肺移植手术,陈静瑜就对方提出的关于防护、“零感染”、选择合适受者等关键问题,作了详细的介绍与交流。
陈静瑜重点分享保护相关医疗团队实现”零感染“的最佳做法:为了保护医疗团队以避免感染,团队根据3级(最高防护级别)防护要求,提供了详细而专门的计划。
如:外科医生、护士、麻醉师和心肺科医生必须使用正压头罩。头罩将帮助外科医生保持视野清晰,而不会使护目镜模糊。考虑到外科医生穿着全面防护服的身体要求和挑战,为了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最佳性能,必须制定术中轮换计划等。
陈静瑜介绍,在一位患者的移植过程中,使用了远程视频通信工具将隔离的手术室中的手术团队与受污染区域外的专家连接起来。但是,仍然存在盲点和即时通信的延迟。
当团队移植另一位患者时,负责与手术室内人员进行沟通并提供医疗材料的协调员发挥了关键作用。即时语音消息和视频图像可以传输到隔离的手术室之外,从而确保全面的手术监测和服务。
此外,所有与手术有关的医务人员都在手术前进行了演练。考虑到在手术过程中戴头罩时直接沟通的困难,无锡通过二例病人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一套此类手术行之有效的规范及流程。
“团队在不到5小时的较短操作时间内就克服了所有障碍,顺利完成双肺移植,到目前为止,所有参与的医疗团队成员零感染。”陈静瑜说。
肺移植仍有多个技术难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全球肺病仍处于高发。其中,我国每年至少有上万名呼吸衰竭的病人需要做肺移植,但肺移植不像肝肾移植那样被广为知晓。在全球新冠肺炎暴发的关键时刻,陈静瑜团队向全世界及时提供了一份成功的“中国经验”,这为全球疫情救治贡献出了一份特殊的力量。
记者了解到,为加强肺移植患者的围术期管理,为更多终末期肺病患者打开生命之门,挽救更多的生命,由中美两国相关肺移植中心联合牵头,专门举办此次在线学术交流,共同就目前肺移植多个难点与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这也是中国肺移植界第一次和国际移植界的网络会议。
专家介绍,目前,对于国际肺移植领域来说,类似ECM0在肺移植患者的适应症及术前应用、移植后抗排异、移植术后感染的防控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今年,因为疫情,全球肺移植领域和美国肺移植相关专业学术性会等活动,都已经明确取消。因此,此次肺移植网络会议专家们讨论非常热烈,增加了学术交流和相互理解,达成多方面的共识。
“国外专家所介绍的免疫抑制剂使用,供体相关性感染等方面内容也对我国开展肺移植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值得我们学习。”陈静瑜说,去年,在无锡成功召开了全球心肺移植研讨会,国际上一些大的有影响力的肺移植中心都派出专家来无锡参会,推动了开展肺移植国际交流与合作。今后,我们愿意邀请国际专家前来中国交流,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人体器官‘爱心捐献’和肺移植工作。”
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文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