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者:南京鼓楼医院援武汉第三批医疗队第五护理组郑侠
2020年2月17日
今天是我支援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第三天,这位老人是我首次进舱后护理的8位患者中的一位。他是一位91岁的老红军,他的儿媳妇也是确诊患者,住在他的隔壁床。听说,去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上,老人还被邀请到天安门广场观礼!
这样的一位英雄,我初次见到他时,他蜷缩在床上,兜着尿不湿,双鼻式加面罩式吸氧下,氧饱和度也只能维持在85%左右。由于插着胃管,双鼻式吸氧管的末端在狭小的鼻腔中被挤压扁,他很不舒服,不停用手想扯掉面罩。老人没有枕头,枕着自己的衣服。灰色的毛衣卷在身后,背部勒出一条条压痕,由于消瘦,骶尾部薄薄的皮肤已经泛红了。
凌晨两点,他还没有睡,睁着眼睛望着我。我知道,他此刻肯定很不舒服!我轻轻拍了拍他的背,小声告诉他“老人家,我们是来自南京的医疗队,别怕,我们是来帮助你共渡难关的”。
我把毛衣给他捋平,和同事们一起帮老人轻轻翻身拍背,更换已经潮湿的尿不湿,同时又请示了医生,把双鼻式吸氧管拿掉,调大面罩吸氧的氧流量,用纱布垫在面罩的挂耳绳下面,防止耳部皮肤的压伤;我又找来了两个枕头,一个枕在老人头下,一个用来悬空脚踝,防止脚部皮肤的压伤。
但最大的问题是老人骶尾部泛红的皮肤,老人长期卧床,营养状况差,免疫力低,皮肤薄,特别容易破溃和感染。在南京的时候遇到这类患者,一般都会用溃疡贴保护患者皮肤,可是我所在的22病区的溃疡贴已经用完了,怎么办?这个时候,我突然想起了自己随身带的物资中有溃疡贴。出发前,为了防止长时间佩戴口罩造成面部压伤,我身边备了一些溃疡贴。我把溃疡贴给老人贴上,旁边的儿媳看到这一切,不停道谢。
我拍了拍老人的肩膀,轻声说:“我把灯给您关上,留盏小灯给您,好好休息,这样才能尽快好起来,明天早上我来给您喂鼻饲。”老人点点头,闭上眼睛休息了。半个小时后,我在病房的门外,看到老人睡着了,血氧饱和度在92%!我心里想,老人此刻肯定舒服了很多!我很满足,因为我的工作能让老人舒舒服服地睡上几个小时。
我是南京鼓楼医院一位普普通通的护士,我所做的事,在南京的病房中是最普通的一件小事,但是在这个特殊时期,对于在武汉病房的患者来说,却温暖着他们的心!
整理 许海燕
通讯员 张华勇 柳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