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2月14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分院内科护士长蔡建进入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工作。今天(19日)下午,她给记者发来武汉一线的工作日志。原文如下:
夜间巡视时,看到走道旁的一位老大爷坐在床上,不睡觉,我问他为什么不睡觉呀?他说:“换了环境,睡不着”。旁边有位中年男士也在附和。我安慰他们:“就是睡不着,也要躺下来休息,休息好了才能尽早康复,没办法改变环境的时候,要努力适应环境”。我们的防护服穿得很严实,我指着我衣服上的名字,告诉他们,“我们是江苏镇江过来帮助你们的,希望武汉能尽快康复,我还想去武大看樱花,去黄鹤楼转转呢。”他说,“一定会的,我们一定会康复的,武汉也会康复的,到时候我带你们去,谢谢你们。”一边说着,一边双手合十向我们作揖,躺了下来。看到这,我的眼睛湿润了。虽然方舱医院的条件有限,但是看到有医务人员在身边,他们就放心了,这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虽然之前在发热门诊穿防护服工作最长时间也有6小时,我以为我会适应。但是,一个小时后我就觉得颧骨被护目镜和N95口罩压的生疼,我心想这样下去可能会压疮了。但是又不能去调整口罩护目镜的位置,只能忍着。防护服穿时间长了,又长时间来回走动,身体就会出汗,摩擦起来有时候会痒。还有长时间戴口罩,口罩起雾的水,滴在鼻子上,也会痒会不舒服;护目镜和眼镜起雾,眼前一片模糊,看东西只能透过护目镜起雾流水的痕迹缝隙来看,这些都得忍着。
我们在舱里穿着防护服,不敢坐,怕扯裂了,走路都很慢,很小心,如果防护服破损没有及时发现,会很危险,有被感染的风险。出舱的流程非常严谨,脱防护服这个过程最关键,非常严格,很多污染就发生在这个过程,因为在舱里,衣服是大面积接触病毒的,每个区域一次最多只能进2个人,相互配合监督,整个流程下来需要耗费一个多小时。7点下班,交完班脱好防护服上车已经九点,到酒店九点四十了,整整12个小时过去了,回到酒店还不能休息,进酒店手消毒,量体温,出电梯手消毒,脱外出的衣服裤子消毒挂在门口,脱鞋子消毒(包括鞋底),脱口罩帽子放在垃圾袋里封口集中处理。脱洗衣服浸泡,内裤袜子扔掉,洗脸,清洗鼻腔、外耳道,进浴室洗澡。需要洗三十分钟以上,实在坚持不了,洗了20分钟就出来了,然后上洗手间,漱口刷牙,消毒手机,消毒和清洗眼镜,换鞋进入清洁区,就是房间里面,这时才可以喝水、吃东西,才算工作真正结束。一套流程下来已经中午11点了,这时,我拿出面包,烫了盒牛奶,吃完和同事交代不要帮我领午饭了,已经吃饱了。看了会工作群里的消息和同事们交流了一下心得就睡觉了。
在连续工作了十几小时之后,我的脸已经浮肿,颧骨处两个压疮,腿已经酸软。我很累,累到想哭,可是看看那些在方舱的患者,我又觉得自己还可以做更好。
交汇点见习记者 钱飞 通讯员 张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