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第9天|徐萍日记:让医护零感染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2020/02/21 00:19  新华报业网  徐冠英  

  护目镜后我看不清你的眼,防护服下我辨不出你是谁。但我知道,你是驰援黄石的“逆行天团”。江苏支援黄石医疗队310名医护人员正在争分夺秒救死扶伤的战斗一线,一个背影都亲切,只言片语亦动听,他们时时刻刻牵动着全省8000万人民的心。新华日报和交汇点客户端《黄石第N天》纪实栏目同步上线,将全程跟踪记录这些可敬可爱的“江苏身影”,分享“战报”、分担焦虑,共同迎接战“疫”胜利的曙光。

  记录人:徐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管护师,江苏支援黄石医疗队感控组成员

  2月20日星期四晴

  今天的工作依然是巡查医院感控情况。上午我和省中医院感染科的薛玉蕾老师,一起去黄石市中医医院。中午稍微休息一会,下午我又和感控组组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程科萍老师继续在黄石市中医医院巡查。

  黄石新冠肺炎病人多,传染科病房不够用,很多医院都将普通病房改成隔离病房。我们感控组到市区5家医院看了以后,发现有的病区没有合理划分污染区、清洁区和缓冲区。医务人员脱去防护设备后,还要返回污染区,才能离开病区,达不到医护人员不走“回头路”的最基本要求。

  我们提了改造意见。虽然特殊时期改造有些困难,但这几家医院都积极想办法,往“三区两通道”努力。这几天,我们每天去医院看,都能看到有些进步。改造量最大的黄石市中医医院,几个楼层格局基本都达到感控要求了。

  今天,我和薛老师检查好医护人员的感控措施以后,也做好防护,进污染区检查病房感控有没有做到位,消杀工作有没有落实,医疗垃圾处置运送、病人标本送检是不是到位。我们要根据实地检查的情况,制定、优化流程,避免交叉感染。

  我看到一位穿着防护服、个子瘦小的老人,在收运新冠肺炎医疗垃圾。现在医院护工、清洁工十分缺乏,大家都怕感染。新冠肺炎病人的垃圾、排泄物等,具有污染性,这位老人承担运送工作,我觉得他很伟大。

  在医院里,像他这样的工人,年龄都比较大,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也不够。为了他们的安全,医院已经给他们做了培训。江苏医疗支援队下临床以来,我们也给他们培训不下3次了。他们年龄大,学习起来很困难,不容易记住。所以,他们每天穿脱防护服,我们感控组成员都在旁边提醒他们,做好监督检查。他们不顾被感染的风险在医院工作,我们有义务保障他们的安全。我们做的所有工作,一个目标就是让医院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避免被感染。

  晚上7点,我们组总结讨论当天的情况。大家觉得,“三区两通道”做到了,但隔离病房的管理还要更细一点,比如对地面、空气进行消毒,消毒液的配置、消毒次数、哪个班次消毒,都要记录下来。我们专门做了一份表格。

  感控组成立以来,程老师就反复说,不让每一位队员感染,大家都平安回去,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晚上跟家里微信视频,儿子又说“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我要过生日了”。我只能狠狠心说,妈妈那时候估计还回不去,让爸爸给你买大蛋糕,给你买生日礼物。

  从大年初一进入徐医附院隔离病房上班,到11号直接从医院出发去南京、来黄石,我就没回过家。我也想儿子,想女儿,想家里人。幸亏公婆给力,让我没有后顾之忧。

  今天妈妈又主动跟我联系,让我开视频。只有视频里看到我,她才安心。这两天,她总算不哭了。我在徐州的时候,她一听说我进隔离病房照顾新冠肺炎病人,就不放心。我报名支援黄石,都没敢告诉她。妈妈,你放心,我会平安回家。

  整理交汇点记者 徐冠英

  栏目执行唐 悦

  策划统筹王晓映 刘玉琴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