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全国一批又一批的医护工作者义无反顾前往一线,让留守在后方的人们,在无数的新闻镜头里看到了种种令人动容的抗“疫”瞬间。
南大医学院朱亚文教授钢笔自画像
作为一名医学教育工作者,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朱亚文对这份慨然征战的豪情有一番别样的体会。于是,他用自己熟悉的钢笔画,一笔一划地在纸上留下了一幅幅珍贵的抗“疫”记忆。
这一幅幅钢笔画,是对疫情期间一个个真实现场的细致描摹,深厚的情感力透纸背:在集结的广场上,一批批医护人员目光坚毅,喊出“武汉加油”口号;
“献给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医疗队的行李箱贴着醒目的“鼓楼医院援鄂医疗队”字样,还有一个箱子贴着“爸爸加油,武汉加油”;
出征前,将心爱的长发剪去……
因前线护理的卫生需要,长发的护士们纷纷将头发剪成男孩儿头,即使累了,脸被勒过敏了,眼泪盈在眼中也没有落下……“
这些场景让我非常感动”,朱亚文说,“鼓楼医院第二批医护人员出征的时候,在马林广场和亲友告别,我刚好在现场,非常直接地感受到他们那种豁出性命去挽救生命的勇气,看着就掉眼泪。”
出征前告别同事
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畏惧是人的本性,毅然“逆行”更显白衣勇士的赤诚和勇气。朱亚文的一幅钢笔画上,一位女医生在出征前告别同事。她闭着双眼,掩面静默,平静的面容透出决然的刚毅,而对面的同事紧紧握住她的双手,凝望向她的眼中有多少不舍……“画上的主人公是徐州市丰县人民医院的一位护士。等她从前线回来,我要亲自把这张画送给她,表达我对医护人员崇高的敬意。”朱亚文说。
钢笔画《救治》
“从年前到现在,为防止疫情扩散,我们一直都待在家里,偶尔出门买个菜都很紧张,但医护工作者们却义无反顾地往最危险的地方去。”除了“告别”“出征”,朱亚文还画下了前线医护人员工作的情形:插管抢救重症患者。这幅画,从观者的角度可以看到病人呈仰躺姿势,仿佛呼吸已渐微弱,四位医生围绕在病床周围,一位背对观者的医生,俯身向着病人的喉咙插管……画面内容虽简洁,却有一丝异样的沉重。
抢救患者
“插管、上呼吸机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是很危险的救护行为。因为此时病患的肺部和呼吸道感染,充满了粘液,每一口呼出的空气都含有大量病毒,即使有防护服也很难做到百分百的防护。”朱亚文如此解释,并告诉记者,因为新冠病毒如此厉害,所以作为师长的他会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叮嘱学生,出了核心病区,该做的几个环节一定要做,“千万保护好自己!”
令朱亚文倍感欣慰的是,这一次抗疫前线,南大医学院的很多学生都冲在前面。青大附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周维桂是南京大学医学院2000级学生,2月2日,他作为山东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一员驰援武汉。出征时,周维桂和家人分别的画面被摄影记者拍下,朱亚文看到这则新闻后,立刻动笔画出了这张照片,还写上“向英雄致敬”字样,用微信发给了周维桂。“他收到后回复我说,‘朱老师,我一定会努力的’。我只叮嘱他:你要自己保重……”朱亚文表示,学生们入学时,自己带着他们宣誓:“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如今入学时的誓言,学生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很好。
目前,朱亚文已画下了三十多幅抗“疫”钢笔画,每天两到三幅。除了继续关注疫情,他也提醒人们,这一周情况有所好转,但还需仔细防范。“新冠病毒感染不分工种和职业,只要染上就很危险。一开始武汉和湖北也是从零星几个病例开始的,所以疫情后期,严格的防疫措施不能有所松懈。”
朱亚文表示,对于2020年这个特殊的春天,我们理应有更多的思考和追问,作为人类,尤其要对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善待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有些故事,英雄们无暇书写,那就让我们代为记录,以便来日回首,还能记得今朝。我最希望的是,在前线的所有医务工作者和后勤保障人员一切安好,我们在后方等他们凯旋归来!”
交汇点记者 吴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