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在抗“疫”一线,进隔离病房的第一天中午,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王红就哭了。不是害怕,是基于一个医者的仁心。
1月23日中午12点40分,第一批留观人员入院,正在吃饭的王红接到电话就放下了筷子。不能等,马上穿防护服,进隔离病房。眼前留观的是一对父子,小男孩5岁。一眼看到包得严严实实的医务人员,小男孩吓坏了,不停哭喊。“孩子那么小,太让人心疼了。”防护眼罩后,王红的眼泪一下子就来了。
王红家里也有两个孩子,大的12岁,小的1岁多。眼前的一幕,作为一位母亲,王红不由自主地一把抱起孩子,说道:“不要怕,叔叔阿姨都在这保护你呢,会好起来的。”安慰了好久,小男孩的情绪才稳定下来。接着,王红又帮忙换衣服,把孩子抱上了床。
后来,王红和其他同事约定,每次进病房都要抱一抱孩子。“孩子认识王红和隔离病房的其他医务人员后,一进病房,就朝我们笑。好在留观了四五天后,父子俩都被排除感染了。”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宣传科倪丽告诉记者。
“我请求‘参战’!”在得知院里准备组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梯队后,王红第一个报名,在“请战书”上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在这次战“疫”中,王红作为护理组带头人,每天工作时间都超过10个小时,经常是其他医生下班了,她还要再忙一段时间。就在轮岗前两天,她和护士长刘光芹,一直忙到晚上快11点才到宿舍,那时只有几个馒头,两个人一人一个馒头,就着一瓶辣椒酱吃。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医患办副主任冯伟广看到后,赶紧从宿舍拿了两包红豆汤热给她们喝,“你们这样辛苦,身体会受不了的。”面对同事的关心,王红笑着说:“为了患者早日健康出院,我愿意。”
除夕之夜,王红和战友、病人一起度过。新年的钟声敲响,她通过视频给家人送去了新年祝福。看到一岁多的小儿子说想她了,看到大病初愈的老母亲帮她照看孩子,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结束通话,在宿舍走廊的拐角,她低泣起来。冯伟广看到这一幕,写下了当天的日记《天使的眼泪》。他这样记录:“抗击禽流感、甲流感,她哪一次不是冲在第一线,在这种情况下,她更不会退缩。看到她,我想起电影《黄花塘往事》中的小林护士,‘红医精神’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月1日,正月初八。在王红及其他医护人员的努力救治下,淮安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成功治愈出院。
“面对疫情,总要有人付出。作为医务工作者,也是一名党员,我们不能让别人冲在战‘疫’一线而自己享受着平静的时光。”对待妻子去隔离病房、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王红的先生朱文元如是说。
朱文元是淮安一所高校的大学老师,也是一名中共党员。从王红进隔离病房到现在,近一个月时间里,他的另一个角色是“奶爸”。在王红进隔离病房期间,小儿子因为受凉,感冒发烧、上吐下泻。“她在前方‘打仗’,我作为丈夫,不该让她分心。”朱文元找出儿子出生以来的病历本,对照着病历本上每次孩子生病的症状,看着医生给开的药单,对比着孩子现在的症状,去药店买药。
夫妻俩一个在医院,一个在家里,但同样的,都是白天黑夜守在床前。终于,在王红成功救治两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时,小儿子在他的守护下,病也好了。
“我觉得妈妈很伟大,她去隔离病房是为了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是努力让每个家庭都能团圆。我长大了,能理解妈妈。”妈妈在抗“疫”一线,大儿子朱子墨觉得很自豪。
为了节约防护服,王红不敢多进食,不敢喝水。每天护理查房后,主动增排自己的班次,一个班次下来汗如雨下,衣服浸湿,眼罩上的雾气已经凝结成一个个水珠往下滴,手术衣上的薄膜里的小水珠因为重力作用汇集到了一起,脸上被防护口罩勒出了深深的印记,身上出现不少红疹……但是她却自豪地说,印记、红疹都是“光荣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