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日记:归队,是对战友最大的鼓舞
2020/03/03 15:40  人民网  

  2月21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东西湖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袁海涛穿上防护服,回到了曾战斗过的地方。

  “我是医生,也是治愈患者,或许能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回归,是对战友最大的鼓舞。”袁海涛说。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东西湖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袁海涛。受访者供图

  “必须冒这个险”

  1月14日,袁海涛所在的院内救治专家组收治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患者病情危急,必须插管治疗。

  有着近20年从医经历的袁海涛当然知道,接触插管病人对医护人员意味着什么,但他“必须冒这个险”。

  转运距离只有600多米,但患者躁动甚至试图拔管,防护服里的汗水、雾水夹杂着雨水,流到了袁海涛的眼里、嘴里。

  转到ICU,给患者做完两次肺复张已是凌晨1点。担心患者病情有变,袁海涛当晚睡在了办公室里。

  “这次最艰难的转运,大概是我感染的原因。”袁海涛回忆,第二天体温就升至39℃,1月17日住院治疗,10多天后肺部阴影加重。1月28日,医院下达重症知情书,当晚袁海涛被转至武汉市肺科医院ICU病房。

  “好在,有他们在;所以,我要回来。”袁海涛告诉我,再上阵,是对救治他的医护人员最真挚的致敬,也是对战友最大的鼓舞。

  “在岗位上更安心”

  还住在ICU的时候,只要呼吸不困难,袁海涛就远程指导同事的救治工作。

  “一段时间没有他的消息,放心不下。”袁海涛特意要来之前转运的那位病人的检查结果,并结合自己的经历优化治疗方案。

  袁海涛通过电话了解病人情况。受访者供图

  2月7日,袁海涛治愈出院,转回协和东西湖医院进行愈后14天观察。隔离期满当天,没有回家休息,走出隔离病房,袁海涛换上防护服,就走进了重症医学科。他说,“在岗位上更安心。”

  最让他欣慰的,是之前转运、救治的那名重症患者已经脱离呼吸机,日益康复。2月25日是患者的生日,家属做了蛋糕,袁海涛帮助他们视频连线庆祝生日。

  “他不知道我是谁,甚至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好了,他也快好。”看着患者和家属“云庆生”,袁海涛说,疫情结束,他想“狠狠地拥抱家人。”

  医者仁心,凡人亦英雄。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