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在举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临行时,院领导的关怀与叮嘱、家人的牵挂与不舍,曾令我对未知的战场有那么一丝忧虑,但想到自己23年的工作经历,看到身边战友义无反顾地奔赴一线,坚定了我挺身而出、逆向而行的决心,与战友并肩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迷彩城墙。
战“疫”就是战斗,文职也是战斗员。出征前,我平静地对儿子说:“妈妈明天要去打病毒,等妈妈把病毒打败了,就回来带你去看电影、吃肯德基,好不好?”儿子的回答触碰着我内心最柔弱的一面:“妈妈,我舍不得你!”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掉了下来,可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没有理由退后。安抚好儿子的情绪后,简单地跟老公做了道别。他也曾是一名军医,跟我并肩战斗过,他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只是再三叮嘱:“要做好防护,我们等你回来。”
疫情就是“敌情”,岗位就是战位。根据分工,我被分配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医学工程科,这里也被大家称之为的战疫前线“武器库”。我主要负责全院物资器材的录入和信息维护。工作看似简单而又平常,但按照“战时”的标准,我必须要尽快过好“三关”。一是陌生关。2000多类防护物品、医用耗材,有很多都是我第一次接触,我只有对它们了如指掌才能达到准确无误。通过多请教、手机查、小本记等方法,我仅用两天时间就做到了对所有物资器材一清二楚。二是精细关。每天,我们全科要准备出20000至60000余件各类三级防护物资、医疗耗材,小到一枚口罩,大到整套防护服、医疗器械、抢救设备,都直接关乎患者的健康、医护人员的安全,甚至关乎整个战“疫”的成败,确保零差错就是我的工作信条和战斗标准。三是时效关。每一个物资都有其专属代码,录入时必须完整地填好物资名称、单位、规格、型号、价格、生效日期、厂家、供应商以及医嘱等项目。为了提高效率,仅一周时间,我由刚开始时的十五分钟录入一条提高到五分钟就可以完成。虽然我没有像一线战友那样直面患者,但我也是在用特有的方式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战“疫”关头勇者胜,“硬核”精神联勤人。来到武汉的这段时间,从居住、饮食、出行等,都让我感受到了武汉乃至全国人民的热情。这也让我想起了战争年代流传的:“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一个儿,送他上战场”的歌谣。今天,我在医工科工作,也是在以不同方式向前线战友源源不断地输送装备。由于长时间紧盯电脑屏幕,经常是看着看着就不自觉的淌眼泪。再加上这项工作仅我一人负责,录完后早已腰酸手麻。但看到原单位曾健院长每天都在通宵达旦,熬得两眼通红直不起腰,这点儿累真不算啥。原单位史宏宇跟我在同一科室,每天都要手搬肩扛地搬运各类医疗防护物资四百余箱,手上磨起泡、刮出伤从不言苦言累,有时累得靠着架子就睡着了。他们这种努力冲锋的实际行动,深深地感动着我、教育着我。身为医工人,只有默默无闻地扛起为战斗者战斗、为服务者服务的责任担当,才能诠释一切为了临床一线,一切为了战胜疫情的神圣使命。身为联勤保障部队中的一员,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危难之时更要显身手,只有“硬核”作为,才能打赢硬仗。
病毒凶未已,万马战犹酣。虽然这次医疗队抽组是“临时的”,但任务是光荣的。不获全胜、不见清零,我们决不收兵。我骄傲,我是战“疫”前沿的螺丝钉。
(赵佳庆、杨继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