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整体好转,目前,武汉危重型病人全部集中到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武汉同济中法新城院区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月14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7位专家根据统一安排,陈旭锋、张萍、李金海、刘辉进驻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同日,左祥荣进驻武汉协和医院西院。4月15日,齐栩、褚敏娟进驻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至此,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的7人专家组分战武汉三地,继续抗疫。
【人物名片】李金海
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4月13日上午,李金海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布了一条“送别战友”的状态,并写下了这样的话语:“君问归期未有期,待到江城平安时。继续坚守,目前一切安好,亲友勿念!”
这条朋友圈是李金海2月4日抵达武汉后发布的第一条朋友圈。此次逆行湖北,李金海没敢告诉自己在安徽老家的父母。不过现在,家人已经通过媒体和朋友知道了他支援武汉的消息。
短暂的送别后,李金海转身继续投入新的工作——作为国家专家督导组的一员进驻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记者:送别战友后奔赴新的“战场”,也面临新任务,您怎样迎接新的挑战?
李金海:4月14日,我正式进驻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当时,心里有压力,也充满激情。当大部队离开后,我和很多同仁们一起留在武汉继续战斗,这是我想做的事情。我希望可以用我所学、用我的专业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然而,当前我们所看护的重症患者病情相对复杂,对我们来说,可能一个决策的失误,就会导致生命的逝去,所以一定要谨慎再谨慎,相信我们,一定能“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完成任务!
记者:在你4月13日发布的朋友圈中,不仅仅有与战友的合影,还有和很多普通人的合影,其中有一张是和一位民警的合影?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背后的故事吗?
李金海:武汉的情况逐渐好转,其实不仅仅是所有医护人员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武汉人民的坚持,还有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齐心协力。
在这场战“疫”中,我看到了团结的力量。在方舱医院时,由于患者数量较多,他们的生活中的确存在一些不方便的地方。但他们没有怨言,积极配合支持我们的工作。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和金银潭医院的重症病区,我们感受到患者家属的绝对信任和支持。武汉人民是一个英雄的群体。在这场战“疫”中,唯有大家团结一致,才能取得胜利!
不仅仅是武汉,还有我们的大后方江苏。我们在这里工作,收到了很多的很贴心的物资;我们的家人也得到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同事们和社区的照顾。正是他们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们得以“心无旁骛”奋战在一线,谢谢所有人!
我为何会选择一张与民警的合影发朋友圈呢?其实我和这位民警并不认识。之所以发这张照片,是给我的夫人看的。因为她也是一名人民警察,我想告诉她,在这场战“疫”中,她也辛苦了,致敬!
记者:您曾经说过,ICU是有温度的。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如何体现ICU的“温度”?
李金海:我们在治病的同时,还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在重症病区,有一位70多岁的婆婆(武汉人称老奶奶为“婆婆”)。由于气管被切开无法说话,但是,当我握住她的手时,我能感受到她手上的力量;从她的目光中,我也能感受到她战胜疾病的信心。她有信心,我们也更有信心。所以,我一边握住她的手,一边轻拍她的额头,告诉她:“你已经好多了,相信自己,相信我们,你一定能好!”
当看见病人一天天好起来,我们也越来越有信心,最终能够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记者:您曾经是一名军医,您也说过“退伍不褪色”。多年的军旅生涯给您的人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李金海:若有战,召必回!多年的军旅生涯在我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我是一名老兵,也是一名当年抗击“非典”的老兵,我告诉自己,最危险的时刻,一定要冲锋在前!
在方舱医院时,我当时在防护服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军人退伍不褪色,保家卫国是职责。这既是对我自己的鞭策,也亮明身份让患者安心。
进入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后,我们国家专家督导组的同仁们会一起负责患者的会诊、分类以及疑难病例讨论等工作,也会走到重症患者床边去,与管床医师一起为患者制定精细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争取挽救每一条生命!
我的父亲曾告诉我,作为医生,眼睛里要有活。看见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要努力去做并做到最好。我想对他说,爸爸,请相信儿子!
交汇点记者 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