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妈妈”郑佳敏
2020/02/20 00:07  新华网  

  新华社上海2月19日电题:“临时妈妈”郑佳敏

  新华社记者周琳

  “本人已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有一小朋友,无人照料,特委托居委会郑佳敏书记照料,衷心感谢,无以为报。”一份沉甸甸的委托书,交到了郑佳敏手里。

  郑佳敏是上海奉贤区金汇镇齐贤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这个居民区是一个外来人口众多的老旧小区。从年三十上岗至今,郑佳敏的记事本上添了一项又一项的新任务:进出人员管控、居家隔离人员管控、隔离人员的送菜服务、内部工作调节、一线工作人员调配、盲区的排摸和整改、企业复工的需求安排……“忙和累是必然的,但我不止三头六臂。”郑佳敏说。

  春节期间,小区一位居民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妻子、孩子居家隔离,照料的责任就落在了社区干部的手里。送菜、送生活用品……然而几天后,这位妻子也感觉不适,确诊患病。3岁的孩子检测后情况正常,按常规要继续进行居家隔离。

  “孩子没着落,我也不走。”在医院病房外,患者妻子与郑佳敏通着电话,泪如雨下。“这段时间我每天和她们母女俩密切联系,已经积累了感情。看到这样的情形,我深刻感受到,这位妈妈需要我!”郑佳敏也哭了。

  郑佳敏主动请缨,愿意24小时居家照顾孩子。出于对郑佳敏的信任,患者妻子在出发去疾控中心之前,还写下了一封委托书,愿意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郑佳敏。

  “我的孩子4岁,和这个孩子差不多大,我很能体会一个母亲的心情,我愿意做这个临时妈妈。”郑佳敏说。

  在志愿者、医院、街道和区级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这位小朋友很快被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破例接收,开展隔离。

  多方的努力换来了一个团圆的结局。如今,孩子的父亲已经治愈出院,孩子也已被接回家了。郑佳敏还是和以前一样,每天把必要的生活用品送上门。她和小伙伴们的工作也已渐渐常态化:早上8点半到晚上9点半,5000多位居民的情况要排摸清楚,要求返沪人员做好居家隔离,和社区其他干部一起,给居民量体温、给小区消毒。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取得社区居民的理解。小区有疫情,居民难免有恐慌心情。“想要得到居民的理解,又要保护好当事人的隐私,得做好沟通。”郑佳敏说。她为需要居家隔离的人家建了微信群,每天第一时间将各种注意事项发进去,提醒大家注意,还和大家拉家常,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每天为居家隔离的人员上门测量体温,及时掌握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物业公司每天坚持为小区楼道、公共区域做全方位的消毒工作,保障小区的环境卫生。

  细致的工作赢得了大家的理解,不少居民自愿报名当起了志愿者,机关层面也有更多“援兵”赶到。如今,郑佳敏有了55个小伙伴,最小的24岁,最大的已经70岁。

  “无论是居民还是企业,遇事情第一反应就是找居委会。我能做的就是即时响应,让他们24小时找得到人。”郑佳敏说。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