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战“疫”记㉒丨朴贞旻:我是新苏州人,有义务要为家乡出份力
2020/03/02 19:26  交汇点新闻  

  编者的话: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会各界力量都积极参与到这场无声的战役中。而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有一支特殊的力量,他们肤色不同、语言各异,在异乡的土地上,他们共同以友爱之名为抗“疫”之战贡献出星星之火。他们是工作、生活在江苏的各国友人。

  JiangsuNow将邀请这些与我们并肩作战的外籍友人们讲述他们的抗“疫”故事。

  2月29日下午2点,苏州工业园区沁苑社区,韩国志愿者朴贞旻和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来到中天湖畔花园小区,准备为一户刚回到苏州的韩国家庭安装电子封条。

  35岁的朴贞旻是一名跆拳道教练,来自韩国首尔,已经在苏州生活了近10年。这两天,他得知社区工作人员和韩国居民沟通有困难,主动报名来当翻译。

  到了这户韩国居民家门口,一位女士开了门。巧得很,竟是朴贞旻学生的家长,两人之前就认识。

  朴贞旻熟络地向她介绍苏州对外籍人士的疫情防控要求,细到怎么扔垃圾、怎么买东西、怎么取外卖……聊了近10分钟。最终,在征得这位女士同意的情况下,社区工作人员在门上安装了电子封条,又贴了一张写着社区、网格员、辖区民警三个联系方式的小贴士,方便居民和访客随时联系。

  “社区安排得很周到。”朴贞旻为这些贴心的小细节点赞。韩国的疫情发生后,他更加牵挂首尔的家人。这段时间,他和妈妈的电话频率从几天一次变成了一天一次。但首尔还没有像苏州这样对重点地区外来人员逐户排查,这让他有些担心。

  2点15分,朴贞旻回到沁苑社区办公室。刚坐下来,就有一名网格员跑来求助:请他帮忙给三户韩国居民打电话,问清楚他们最近14天的活动轨迹,包括从韩国哪个机场出发、在中国哪个机场落地、落地后通过什么交通工具到苏州等。

  其中一户居民,居住在苏州工业园区,但公司在太仓,此前已经接到了太仓方面的电话,对朴贞旻的这通电话感到非常不解。朴贞旻只能一面解释,一面隔着电话频频地点头鞠躬。

  “即便是一个简单的问候电话,之前对我们来说也是个大难题,有时候只能英文、中文、韩文混着说,就怕对方误解了,越着急越解释不清。”苏州工业园区沁苑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俞丽春笑着说,“朴教练主动来当翻译,我们都非常感谢他。”

  俞丽春介绍,沁苑社区居住着近200户韩国居民,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在春节假期中回国,最近又陆续回到苏州。正值疫情期间,做好返苏人员排查工作是社区的大事。目前,社区有10户韩国居民家庭正在居家隔离,近期还将有一些韩国居民和在韩中国公民要从韩国返苏。与他们保持交流,是社区每天的必修课。

  这边,朴贞旻电话一结束,社区工作人员就热情地端上一杯咖啡。朴贞旻有些不好意思:“我只是做了一些很小的事情,这也是我应该做的。”在朴貞旻看来,中国已经不是“外国”,苏州和首尔一样,都是他的家乡。

  朴贞旻告诉记者,到中国留学、工作,很早就被他列入自己的人生计划。“念高中时,有一位关系很好的前辈,听他讲了到中国留学的经历,我就有了同样的想法。”朴贞旻说,“而且我当时就想好了,既然要到中国留学,就要学好中文,毕业后留在中国发展。”2008年,朴貞旻顺利考入上海体育学院,就读跆拳道专业。

  至于后来在苏州定居,则有一些偶然。大四这一年,学校里一位老师介绍朴贞旻到苏州实习。他一下子就爱上这座城市,因为这里“既现代化但又不像上海那么拥挤”。

  此后,朴贞旻一直在苏州发展,当跆拳道教练。2018年,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开了一家跆拳道馆。再后来,又娶了一位中国太太。就在2月2日,朴贞旻的女儿出生了。

  “家人原先希望我尽量减少出门,多呆在家里照顾宝宝,但我说服了他们。”朴贞旻说,作为一名新苏州人,他有义务要为家乡出一份力。

  交汇点记者 孟旭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