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城市,有这样一群80后、90后年轻人,他们自发组织了一个又一个志愿者服务队:参与社区物资保供任务,开展线上心理咨询,辅导医护人员子女课业……他们年轻而有担当,他们平凡却又伟大。他们用真心和热血守护着这片土地,他们用爱和责任彰显青春的力量。
她叫杜诚诚,今年34岁,是武汉市青山区蒋家墩社区联泰小区的居民,也是社区里的残疾人协理员。因为疾病,她失去了一条腿。疫情发生后,她主动报名成为了一名志愿者。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社工中级职称的她,希望通过沟通帮助因为疫情而焦虑的人。
晚上7点,杜诚诚打开电脑,登录公益心理咨询平台,为抗击疫情工作人员及家属、情绪紧张的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杜诚诚说:“有的人总怀疑自己得病了,我觉得他们更多的可能是一种焦虑,在家待久了,需要一个宣泄的场所。”
每晚3个半小时的线上语音、文字沟通,杜诚诚让对方充分倾诉,缓解压力。心理咨询工作结束后,她和社区的其他志愿者一起商量第二天物资订购、运输、付款等事宜。集中大批量采买的时候,杜诚诚要忙到凌晨一点多才能休息。
杜诚诚(左)和另外一位志愿者正在核对订购菜品
志愿者刘梦雅和丈夫为小区居民设计订购图表
29岁的刘梦雅是一位青年创业者。疫情期间,她加入了联泰小树林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联系调用运送物资的小货车,还利用专业优势,为居民开发了线上团购小程序,方便居民下单订货。
志愿者为社区找来的物资运输车
为了核对每位购买物资的居民信息,她的丈夫也加入到她的工作中。在连续工作5天后,他们终于完成了所有居民的信息表格制作。准确统计完所有住户后,她还单独统计了独居老人和不方便下楼的人,为他们采买、送货。
刘梦雅发现很多居民喜欢晒美食,她计划着再开发一个小程序,让大家在微信群秀一秀厨艺,让在家的日子变得更有趣。
田恬是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当她看到学校团委发起的“你我同是守护者”线上爱心助学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后,她立马报名参加了活动,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一对一辅导医护人员子女的课业。
“叮叮叮……”这是田恬给自己设定的闹钟,每天下午2点,提醒自己打开电脑,连接上微信语音,开启一堂线上教学课。
田恬辅导的对象是武汉江夏区大花岭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叫左宸佳。腊月二十九,他的母亲褚敏被召回武警湖北总队医院参与疫情工作,1个半月了,母子俩只通过视频见面,懵懂而敏感的左宸佳想起妈妈偶尔也会掉眼泪。田恬说,“刚开始沟通的时候,他的学校老师跟我说,希望在我的陪伴下,孩子能够感受到温暖,心结能够得到一定的开解。”
面对新挑战,21岁的田恬全力准备起来。每天上午左宸佳上完学校的视频录播课后,下午她就负责课业辅导。尽管难度不高,但头一天她总会提前备课,想办法将知识点转换成小朋友接受的语言,同时还会考虑在课业辅导的间隙准备一些小游戏。刚开始的时候,俩人的称呼还很陌生,随着交流的深入,他们之间的氛围越变越好。
网络辅导常常存在着视频掉帧、卡顿等困难,为了讲清楚一道题,田恬一边通着语音电话,一边拍照发送数学画图。左宸佳的爸爸左涛举说,“田老师讲课很用心,也很有耐心。有一次,为了讲透一类加减计算题,她来回举例、列式子耐心讲了1个多小时。左宸佳很喜欢她,我个人也挺感谢她。这种志愿者活动为像我们这样的(医护人员)家庭解决了不少问题。”
田恬耐心辅导课业
像田恬这样的志愿者在华中师范大学还有很多。据了解,目前华中师范大学已与2848名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开展结对辅导。
志愿者田恬手记
由于自己的母亲也在一线工作,我更能体会到医护人员的责任之重,也能感受到为人子女的担心与不安,这样的志愿活动,如果能缓解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战“疫”一线更安心,那也就实现了它的价值。
华中师范大学团委面向全校基层团委发起“你我同是守护者”的活动,不仅是对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的关怀与帮助,更体现了作为高校的时代责任,而同学们的踊跃报名,积极参与,也正表现了当代青年人的社会担当。疫情当前,作为青年人,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排忧解难”!